阅读记录

第438章 济宁事(上)[1/2页]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柯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五月正朔。
     与昨日的滂沱大雨所不同,今日的京畿之地一扫之前数日的阴霾,烈日当空,而距离其千里之遥的齐鲁大地更是晴空万里。
     而驾临兖州多日的大明天子朱由校已是在身旁亲兵的簇拥下,于安山湖登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抵达了百十里外的漕运重镇,济宁城。
     此地早在隋唐时期便是运河重镇,历朝历代均是在此设有重兵,将济宁视为贯穿南北的交通枢纽。
     蒙元时期,为了进一步缩短34;京杭大运河34;的航线,蒙主下令在运河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开凿,并且将济宁设为济宁路。
     太祖建国之后,虽是将济宁降府为州,隶属于兖州管辖,但因为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帝国中心北迁的缘故,济宁的地位反倒是不降反增。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运河,成祖专门设立漕运总督,驻扎在南直隶淮安府,同时另设河道总督,驻扎在济宁。
     经过两百余年的扩建修缮,济宁城的城池规模丝毫不亚于鲁王所在的兖州,以及山东首府所在的济南,瞧上去很是肃穆壮阔。
     作为漕运重镇,济宁本就吸引了无数行商走卒来往于此,近些时日因为白莲贼首徐鸿儒拥兵造反,攻克了夏集,导致漕运中断的缘故,济宁城外运河水面上更是停靠着数以百计的运船,延绵数里不绝。
     不过随着京营将士于兖州城外全歼叛军,并且已然收复全部34;失地34;的消息传回,本是停靠在运河水面上的船只们也陆续恢复了正常的通行。
     但在纤夫整齐划一的呼喝声中,运河码头附近倒也有十数艘没有悬挂任何标志的船只停靠搁浅,似是被人遗忘一般,许久无人认领。
     ...
     ...
     巳时已过,头顶日头挥洒而下,将巍然壮观的济宁城映衬的愈发熠熠生辉,生机盎然。
     但在州城以西,本应人满为患的官道上此刻却34;人迹罕至34;,倒是官道两侧分别一列列严阵以待的官兵,其身后则是闻讯赶来,探头探脑的百姓们。
     在距离城门不远的凉亭下,只见一位身着绯袍的朝臣当仁不让的立于正中,身旁两侧则是在济宁城中说一不二的官老爷们,模样颇为拘谨。
     耐人寻味的是,就连身份34;贵不可言34;的济宁知州,此刻也微微躬着身子,满脸笑容的与为首的文臣交谈着,将态度放得极低。
     见状,官道两侧的人群中,便有见多识广的百姓们忍不住窃窃私语,暗道这不知来历的文官好大的排场,就连知州大人都要以礼相待。
     至于平日里在城中作威作福的富绅豪商们更是连上前行礼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规规矩矩的立于凉亭最后,无人问津。
     34;嘿,这些兵丁,现在倒是神气起来了..34;
     34;听说前些时日的时候,被叛军吓得屁滚尿流啊..34;
     因为猜不透为首文臣的身份,窃窃私语的百姓们很快便将矛头对准了身前手握兵刃,满脸严肃的34;官兵们34;。
     他们这些人作为济宁城中土生土长的百姓,每每面对外乡人的时候,心中多多少少会产生些许

第438章 济宁事(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