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3章 苏州织工(上)[1/2页]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柯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京城以东,沿着运河一路而行不过两百余里,便是以34;织造34;而闻名天下的苏州府,下辖七县一州,自古以来便是无数文人骚客魂牵梦萦的34;江南水乡34;。
     尽管已然入夜多时,但七月底的34;江南水乡34;仍是灯火通明,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河道贯穿府城,使得涟漪的水面在灯火的映衬下,愈发波光粼粼。
     因为早在春秋时期,苏州当地便以34;刺绣34;而闻名,此后千余年间技艺愈发成熟,并逐渐有了34;苏绣34;的名头,故此当蒙元铁骑入主山河之后,便专门下旨于苏州府建立34;织造局34;,负责为皇室采办皇亲国戚及贵妃命妇所需的服饰。
     尽管蒙元国祚不足百年,但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之后,却承袭了不少34;元制34;,其中便完整保留了34;苏州织造局34;。
     并且在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南直隶,成祖朱棣还专门自宫中派遣内侍,坐镇织造局,号称34;织造太监34;,用以监督地方。
     久而久之,这苏州的34;织造太监34;便渐渐有了凌驾于地方官员之上的权势,成了有实无名的34;封疆大吏34;,也成为苏州府乃至于周边府县富绅豪商疯狂巴结的对象。
     ...
     ...
     沿着蜿蜒的河道迈入城中,越过最为繁华的龙兴桥,不过半炷香的脚程,迎面而来的便是鳞次栉比的织坊,居中簇拥着大名鼎鼎的34;苏州织造局34;。
     尽管这34;织造局34;名义上不过是负责为皇室采买服饰的官署,但其规模形制在历年的修缮扩建之下,却是丝毫不亚于一街之隔的知府衙门。
     而能够居住在34;织造局34;附近,也是城中富绅豪商们平日里引以为傲,酒后吹嘘的资本之一。
     因为苏州府寸土寸金,围绕着34;织造局34;而修建的府邸大多为早年所修建,墙皮或多或少有些脱落,配合上庄严肃穆的门楣,倒是隐隐有些沧桑古朴的意味。
     而其中靠南的一座府邸,便是始建于宣德年间,其初任主人据说曾官至工部侍郎,致仕回乡之后,着手修建了这座府邸。
     只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这座府邸先后历经了多个主人,如今的门楣上刻着熠熠生辉的34;赵34;字,周围还用金线点缀,显得十分张扬。
     不过对于这府邸主人明显34;逾越34;的行为,倒也无人自讨没趣的去找麻烦,就连官府都对其视而不见。
     毕竟凡是在苏州府待过一段时间的,或多或少都曾听说过34;赵四34;的名号,自是不愿意随便与其扯上瓜葛。
     据市井间的小道传闻,这34;赵四34;本名叫赵能,早年间曾是苏州城中默默无闻的青皮无赖,靠着坑蒙拐骗勉过日。
     但或许是祖坟冒了青烟,这平日里游手好闲的赵能竟在万历二十九年的那场抗税风波中出尽了风头,不仅最先率领织工闹事,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众殴打了四名朝廷派来核查税务的御史,使其名声大噪。
     自此之后,这赵能便有了34;赵四34;的绰号,城中的织工们私下里以四哥相称,而赵四也靠着这场抗税风波,理所当然的攀上了某些34

第503章 苏州织工(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