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4700字大章,不太好分,一起发)
     孙坚看着张新,心里感觉有些没底。
     方才的结亲之言,只是他一时兴起,随口说的。
     现在细细思之,觉得颇为不妥。
     张新本人的出身虽然不好,但他立下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击乌桓、破鲜卑,解除北疆大患。
     这么多年过去,哪怕中原都已经乱成这样了,幽州那边的鲜卑和乌桓依旧不敢动。
     若是换在光和年间,鲜卑铁骑早就南下寇掠了。
     一介反贼,能以十九岁的年纪得封县侯,还是一个名号侯。
     可想而知,他的功劳到底有多大!
     更别提讨董之时,大部分功劳都是张新的。
     这一次讨董,孙坚立下的功劳着实不多,满打满算也就攻克了一个陕县。
     还是在张新的协助下攻克的。
     剩下的,就全是苦劳了。
     相比于历史上独自收复雒阳,击退董卓的孙坚,此时的他确实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功绩。
     唯一一个值得称道的剿灭区星,那还是在张新的举荐下,才能有这个机会。
     不仅如此,张新还是大儒蔡邕的弟子,当世名士。
     更别提他家还有那位刘夫人。
     先帝妹婿,今上姑父的身份,那就是个公开的秘密。
     孙坚扪心自问,假使他处于张新那个位置上,一定会让儿子们去娶那些名门望族家的女儿,好将张氏打造成一个天下望族。
     说出去,自己是兖州牧,乌程侯,一方诸侯。
     实际上若是没有张新出力,自己到现在恐怕还是一个议郎呢。
     张新喜欢孙策,肯嫁个女儿过来,已经是很看得起他孙坚了。
     他能接受自己这一介武夫的女儿,去做他的儿媳妇么?
     孙坚见张新不语,想要撤回刚才那句话,却又不敢。
     要是撤回了,那就真成逗张新玩了。
     场面一时间安静下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张新根本没有嫌弃他女儿的想法,只是在心里纠结,这个女儿到底是不是孙尚香。
     “文台。”
     张新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直接问。
     “你这女儿叫什么名字?”
     结亲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如今张新尚未纳采,便开始问名,其实是于礼不合的。
     不过孙坚又不是那帮儒生,想来对这种事情也没有那么讲究。
     果然,听闻张新开口询问,孙坚大喜。
     “小女名叫孙仁。”
     “文台只有这一个女儿吗?”张新再问。
     “君侯此言何意?莫非他嫌一个女儿不够?”
     孙坚心中疑惑,嘴上却不敢怠慢,忙道:“坚共有五子三女。”
     “前四子策、权、翊、匡乃是正妻吴氏嫡出,幼子朗乃是庶出。”
     “三女之中,幼女仁亦是吴氏所出,其余二女乃是庶出,怕是配不上君侯之子。”
     “没想到孙文台一介武夫,起名倒是挺有水平的。”
     张新点点头,“看来这个应该就是孙尚香了。”
     策和权,是权力的意思。
     翊和匡,是辅助的意思。
     朗和仁,是善良仁义的意思。
     都能对应的上。
     孙尚香这个名字,最早源自京剧《甘露寺》,属于是孙夫人的艺名。
     在明代的初版三国演义中,她的名字就叫孙仁。
     后来随着《甘露寺》这一出戏的传播,孙尚香这个名字逐渐为大众所接受。
     后续版本的演义也将孙夫人的名字改成了孙尚香。
     除此之外,甘露寺还虚构了一个吴国太,设定是吴夫人的妹妹,说孙策他们哥儿四个是吴夫人生的,孙尚香是吴国太生的。
     张新与孙坚相交数载,知道他只有一个吴夫人。
     这样看来,这个吴氏所出之女,基本上就是刘备的那个孙夫人没跑了。
     张新也将自己家的情况说了一下。
     “不知文台欲与我第几子结亲?”
     孙坚思索了一番。
     “张平,如何?”
     他其实挺想让张桓做他女婿的。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但他又怕张新不肯让自己的嫡子娶一个武夫之女。
     思来想去,孙坚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张平。
     张平虽是庶出,但起码也占个长子的名分。
     更别提刘夫人汉室宗亲,张平也算是半个外戚,现在还是曲阳侯。
     孙仁嫁过去,也算是高攀了。
     至于张泰和张定?
     既非嫡,又非长,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老大啊......”
     张新心中思索。
     孙夫人的性格好像挺跋扈来着的?
     甚至就连刘备那种枭雄,找她睡觉都战战兢兢,硬不起来。
     搞得法正还创造了个‘肘腋之变的成语出来。
     张平那个性格,能压得住这条江东暴龙么?
     到时候可别给我儿子吓痿咯......
     “文台既以嫡女许我,我又岂能以庶子相配?”
     张新下定决心,“这样吧,文台之女,便与我家老四为妻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嗯,张桓的胆子大,估计能压得住。
     “愿遵君侯之意!”
     孙坚大喜过望。
     这不仅是天上掉馅饼,还代表着张新根本没把他当个武夫看,而是平等相待。
     “那此事就这么定了。”
     张新哈哈大笑,举杯邀饮。
     “亲家,请饮!”
     “请!”
     孙坚亦是哈哈大笑。
     吨吨吨吨吨......
     情也叙了,饭也吃了,酒也喝了。
     该说正事了。
     张新让亲卫将酒肉都撤了下去,取来地图铺在地上。
     “文台请看。”
     张新伸手指向地图。
     “如今袁术大致占据南阳、汝南、颍川三郡,陈国、梁国他还没有收入囊中。”
     “以我估计,他若要出兵襄助袁绍,只能从长社入陈留,再北上白马,渡河进入魏郡。”
     孙坚闻言点头。
     颍川、汝南二郡都在豫州西部,袁术想要进入兖州,只能从西边的陈留走。
     “故我想请文台分兵驻守尉氏、扶沟二县,以为掎角之势,挡住袁术。”
     张新继续说道:“再遣一军驻守白马,防止袁术绕路渡河,可否?”
     “君侯之略,自是妥当。”
     孙坚看着地图,挑不出什么毛病。
     “只是那袁术若不走兖州,从司隶入河内渡河,再去冀州,当如何?”
     “文台勿虑。”
     张新自信一笑,“河内太守张杨,我之故吏也,我已遣使向其说之。”
     “袁绍者,国贼也,张杨为我故吏,想来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旧主之命。”
     “退一万步讲,哪怕他真的放袁术过河,我与黑山黄巾素有交情,他们可随时下山,阻击袁术。”
     “谋定而后动。”
     孙坚笑着吹捧道:“君侯计略周详,真乃当世兵法大家也。”
     “文台过誉了。”
     张新连忙表示谦虚。
     随后二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
     “君侯。”
     孙坚看着张新,“此次攻取冀州,真的不用坚领兵襄助么?”
     “文台好意,我心领之。”
     张新笑道:“只是文台麾下参与讨董,回来之后又击周氏兄弟,再定兖州,早已疲惫。”
     “请文台帮忙阻拦袁术,已是极限,我又怎么忍心,让文台麾下再行远征呢?”
     开玩笑。
     冀州是张新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怎么可能允许孙坚领兵,将影响力延伸过来?
     只有独自将冀州打下,日后他才能在这里说一不二!
     况且从昌邑到邺城足有五百余里,

第407章 收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