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6章 焦土墨香[1/2页]

大梁神秘巨商 北极圈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百川先生,书院如今还有多少学子?”秦文望着荒芜的院落问道。
     百川先生脸上掠过一丝窘迫:“惭愧…常年在册者,不足百人。待秋收农忙过后,或有三百之数前来就学。”
     “饭毕正好消食,”远景先生适时插话,打破了短暂的沉寂,“久闻百川书院占地广阔,格局不凡,今日既至,何不请山长引我等一观?”他笑容和煦,冲淡了百川的难堪。
     “请随老夫来。”百川先生步履略显蹒跚,在前引路。
     “此处是‘明理堂、‘正心斋…”他指着道路两旁两排低矮倾颓的屋舍。
     瓦片残破,窗棂朽烂,屋顶甚至塌陷出黑黢黢的窟窿。野草从石缝中钻出,几乎淹没了通往屋门的小径,哪里还有半分传道授业之所的庄严。
     “那边是藏书的‘集贤阁,还有学子们起居的‘三省居,以及晚间用功的‘萤雪轩…”百川的声音带着沉滞的疲惫。屋舍后方的礼堂、活动场所更是破败不堪,廊柱歪斜,杂草丛生,一派凋零景象。
     “让诸位见笑了。”行至后山一座名为“百辩亭”的凉亭,百川先生停下脚步,语带歉意。立于亭中,整个书院尽收眼底。昔年精心规划的院落格局依稀可辨,亭台楼阁的基址尚存,却掩不住时光与贫瘠共同刻下的衰败烙印。
     “地势极佳,”秦文眺望远方,“晋城内外,一览无余。”
     “此本是外城荒丘,”百川目光投向远处蜿蜒如巨龙的城墙,“当年老夫择此建院,尚在城墙之外。远景帝为固北防,征发民夫十万,耗时十载,耗资百万,方筑此五十里外郭…”他语气复杂,似在追忆那已逝的雄心。
     “是时民力凋敝,怨声载道,”赵开瑞接口,“然今日观之,此墙确为晋城屏障,功在长远,只是这地贫瘠了点。”
     “这暑气蒸腾,数月无雨,”远景先生忧心忡忡地看着脚下蔫头耷脑的草木,“山中树木尚且如此,山下田禾更不堪言。”
     “晋地十年九旱,然旱魃肆虐至此,老夫亦是生平仅见。”赵开瑞眉头紧锁。
     “听闻朝廷…欲行祈雨大典?”秦文状似无意提起。
     “祈雨?”远景先生骤然变色,连连摆手,“断不可能!此乃大梁一等禁忌!天时无半分雨意,强行祈雨,岂非自蹈死地?”他语气急促,显是深知其中凶险。
     秦文心中一动,原来这祈雨也需“天时”,并非光棍节求锦鲤那般随意。“此次由户部楚化杰主持,七月初一开坛。远景先生既知内情,不知这朝廷祈雨,究竟是何等仪轨?”
     “秦公子竟知此事?”赵开瑞目光如电,瞬间捕捉到关键,“此等朝堂密议,非中枢要员不得与闻。”
     秦文神色不变:“赵大人忘了?太福祥在京都自有商号,飞鸽传书,消息总比驿马快上几分。”他巧妙地将绣衣天使的线报,掩于商贾的便利之下。
     远景先生未觉异样,只余惊悸,压低声音道:“此仪凶险万分!求雨前三日,天子便需斋戒沐浴,清心寡欲。开坛当日,陛下须亲临天坛,长跪两时辰,祷祝上苍。此等跪拜,日日不绝,凡七日!至第七日午时,若甘霖未降…”他喉头滚动,声音发涩,“则须行‘祭天之礼。首倡祈雨者,楚化杰,必为第一祭品!焚于高台!若仍无雨,则礼部每日点选一官,充作祭品,直至天降甘霖,或…或人牲耗尽!一旦开坛,便如箭离弦,绝无回头之理!”
     秦文听得脊背发凉。这哪里是祈雨,分明是血腥

第316章 焦土墨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