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那日,文明之核碎裂,光芒如星河倒倾,万千光点挣脱束缚,向这颗蓝色星球奔赴而去,投入无数陌生的怀抱。消息如潮水般涌进明远书院,苏明远坐在他亲手布置的书房里,指尖划过平板电脑光滑的冰面,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画面流淌而过:巴黎汉服工坊里,一点微光沉入锦缎深处,绣娘指尖的针线霎时灵动如活物;东京和菓子老铺,光点悄然融进糕团上精致的庆朝缠枝纹;非洲原野之上,枯黄土地因这一点星火,催生出《齐民要术》智慧灌溉出的青翠秧苗……
林婉儿推门而入,手里平板正展开一幅全球光点分布图,如宇宙星辰投影人间。“苏明远,你看,”她声音里跳跃着兴奋,指尖点向屏幕,“看这些光点,它们像不像驿站?古代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全连起来了!”
苏明远目光落在屏幕上,心却飘得很远。状元及第、琼林赐宴的喧闹犹在耳畔,转眼间却已在千年之后,目睹故国文明的碎片如蒲公英般散落天涯。那份古老的光,离开母体,竟在异乡土壤里扎了根,发了芽。欣慰如温泉涌动,却也夹杂着难言的酸涩——这远播的星火,是否还记得它最初燎原的故地?
“笃笃笃。”轻叩门框的声音响起,书院年轻的助教小陈探进头来,手里举着一个平板:“院长!林老师!南极!科考站发来的邮件!还附了照片!”
“南极?”林婉儿惊讶地低呼,快步上前接过平板。
邮件正文简洁有力:“明远书院同仁钧鉴:立夏光点,其一降临南极大陆,落于我方天文观测区。队员王海川曾习贵院线上课程‘庆朝观星术初探,昨夜极光绚烂,王尝试以古法结合现代仪器记录星图,竟发现一处微小却稳定的异常脉动,位置与贵院所载‘荧惑守心古星图某区域高度吻合。随信附上数据包及现场照片。此发现令人振奋,古之智慧,诚不欺我!——中国南极长城站科考队敬上。”
照片点开:广袤冰原之上,一顶橘红色科考帐篷顽强挺立,帐篷顶的小小天窗旁,固定着一台精密的现代望远镜。而帐篷内部,橘色灯光映照下,王海川裹着厚重的极地服,正伏案工作。他身前摊开的,赫然是一张放大的、清晰打印出来的古代星图摹本。星图旁,摊开着一册线装书影印本——《甘石星经补遗》,书页泛黄,字迹却是苏明远再熟悉不过的工整馆阁体。王海川一手持笔在星图上勾画,另一手竟握着一把小小的传统算筹,正凝神计算。他身旁,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幽幽亮着,上面布满了复杂的现代星轨运行模型。
帐篷内壁一角,贴着一张小小的彩色打印图片——正是明远书院古朴大门的照片。这来自故土的图像,在这地球尽头的寒冰绝域里,散发着不可思议的温暖力量。
苏明远凝视着照片,指尖无意识地在平板冰冷的边缘摩挲。他仿佛能穿透屏幕,触到那万里之外帐篷里橘色的暖光,嗅到纸张与油墨的气息,听到算筹拨动的细微声响。那本《甘石星经补遗》,他曾在翰林院浩瀚如海的典籍库中亲手誊录过其中艰涩的章节。千载之下,冰雪覆盖的极点,竟有人以如此虔诚的姿态,同时握住了算筹与电脑,仰望同一片亘古星空。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猛地冲撞着他的胸腔,激得眼眶发热。他深深吸了口气,极地凛冽的寒气仿佛透过屏幕渗入肺腑,又迅速被那橘色灯光带来的暖意融化。千山万水,原来并非阻隔;时光滔滔,也未曾斩断仰望的视线。星图、算筹、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此刻奇妙地交融在一起,超越了所有藩篱。
“直播准备开始了,苏院长!”小陈的声音将苏明远从激荡的心绪中拉回现实。
书院最大的那间教室,已被临时布置成直播现场。巨大的环形屏幕悬浮在中央,切割成无数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画面窗口。屏幕前,环绕着舒适的现代沙发,背景却是一整面顶天立地的古朴书架,上面整齐码放着线装古籍与现代书籍,无声地昭示着此地的精神根基。窗外,暮色渐沉,庭院里几株老梅树虬枝盘曲,暗香浮动。
苏明远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特意为直播定制的、融合了现代简洁剪裁与传统云纹提花元素的深青色长衫,坐到主位沙发上。他瞥了一眼窗外沉静的梅枝,心中默念:状元郎,且看这千年后的“琼林宴”,如何?
直播开启,全球在线人数瞬间飙升。苏明远温和沉稳的声音响起:“诸位同道,晚上好。明远书院,苏明远有礼。”他拱手,一个标准的古礼,自然流畅,随即话锋一转,直指核心,“今日,我们不再空谈‘文明交融,请看——”
他手势优雅地拂过空气,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无数小窗口瞬间放大、清晰,如同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世界各地的奇妙窗口。
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皮肤黝黑、笑容灿烂的小男孩占据了画面中央。他骄傲地高高举起一个足球,球面上并非常见的俱乐部标志,而是用鲜艳的丙烯颜料精心描绘的、源自庆朝青铜器的粗犷而神秘的云雷纹。古老的纹样在充满现代动感的足球上旋转、跳跃,仿佛拥有了全新的生命。“我画的!”男孩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葡萄牙语喊道,眼神亮如星辰,“像风!像火!踢起来带劲儿!我叫它‘中国龙旋风!”他用力一踢,那承载着古老纹饰的足球飞向晚霞映照的天空,划出一道奇异的轨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画面无缝切换到埃及卢克索。烈日炙烤着黄沙,宏伟却已半倾的神庙废墟前,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埃及考古学家正蹲在地上。他身边散落着一些新制的、打磨光滑的木构件。他拿起一块,向镜头展示其端部精巧的榫卯结构——那正是失传已久、却在明远书院线上课程中被详细拆解复原的庆朝古法。“看这‘燕尾榫,”老教授的声音带着沙漠的干燥和发现的兴奋,英语清晰,“比我们之前尝试的任何现代加固方案都更契合石料的天然纹理,应力分布更完美!它沉睡在你们的典籍里,却刚好能唤醒我们祖先的石头!”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根带有榫头的木构件嵌入神庙巨大石柱上一个对应的、被岁月侵蚀出的卯眼中。榫头与古老的石卯紧密咬合,严丝合缝,宛如一体。千年风沙也未能磨灭的契合,在异国的土地上重新找到了彼此。
接着是巴黎。镜头聚焦在一间充满艺术气息的汉服工坊内。一位金发碧眼、气质优雅的法国女设计师正伏在宽大的绣架上。一点微光似乎还萦绕在她灵巧的指尖。她手中的银针,正将一缕极其细密的、泛着珍珠光泽的丝线,沿着画稿上一条流畅的、充满生命律动的线条游走。那线条的源头,赫然是工坊墙上投影放大的一幅敦煌唐代壁画《飞天》局部——天女衣袂上灵动翻卷的云气与飘带。“灵感!纯粹的东方灵感!”设计师抬起头,湛蓝的眼眸因激动而闪闪发光,法语如咏叹调,
第80章 星火驿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