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祭天台密码[1/2页]

我来现代当明星 蜗牛涂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苏明远作为庆朝状元穿越至今,成为现代考古学家。
     祭天台上星图浮雕浮现“融”字纹路时,他摸出怀中手抄竹简——图腾竟完全契合。
     发布会灯光下他颤抖着解说:“每道纹路都藏着一种濒临失传的技艺。”
     台下老匠人泪流满面,年轻人手机屏幕映亮专注的脸庞。
     当被问及星图中心的空白,他指尖轻触投影:“那是留给后人的传承之位……”
     无人知晓,他掌心按上冰凉石台的刹那,血脉深处传来战栗回响。
     故宫午后的影子被拉得又深又长,沉沉地压着御道旁那些沉默的琉璃瓦。空气里浮动着一种陈年的味道,是尘土、朽木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时间的凝滞混合而成的气息。苏明远站在祭天台遗址的台基边缘,素色的棉麻长衫被风微微鼓起,又落下。他俯下身,目光沉静地锁在一块巨大的铺地石砖上,手中的放大镜缓缓移动,镜片后那双眼睛锐利得如同能穿透石层。
     指尖拂过石面,触到的先是粗粝的凉意,随即是那些深深刻入石肌的纹路——古老的云雷纹,盘绕回旋,线条刚劲中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流动韵律。每一次凸起与凹陷的触碰,都像是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他记忆深处某个尘封的匣子。庆朝那卷泛黄、被无数先贤摩挲过的《祭天仪轨》典籍里,一行墨色小字倏然跳入脑海:“祭天以昭德,刻纹以传魂。” 指尖下的冰凉石纹,仿佛真的在微微搏动,带着一种跨越千年的、沉甸甸的嘱托。他闭了闭眼,压下心头那阵不属于此刻的、属于庆朝状元的悸动。
     “明远,这边!”考古队队长老周的声音带着惯有的粗粝,像砂纸磨过木头。他站在台基中央那片被精心清理出来的区域,手电筒的光柱像一把利剑,刺破遗址深处的幽暗,精准地落在一幅巨大的浮雕上。
     苏明远直起身,走到老周身边。光柱之下,一幅繁复而庄严的星图浮雕赫然显现。以中央为原点,线条纵横交错,清晰地勾勒出二十八宿的方位,黄道线穿插其间,与《周髀算经》中的记载严丝合缝,展现着古人观星定历的惊人智慧。然而,老周布满厚茧的手指却点向星图最外围:“看这里,这些纹路……不对劲。”
     确实不对劲。在那些熟悉得如同掌纹的星宿轨道之外,多了一圈极其细密、盘旋缠绕的陌生曲线。它们不像装饰,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密码,一种被精心隐藏起来的附加信息,如同古老树根盘绕在星辰图景的边缘。
     “这……从没见过。”老周的声音里充满了困惑与探寻,眉头拧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手电光在那些奇异的纹路上反复逡巡,试图找出解读的钥匙。
     林婉儿正举着手机,小巧的屏幕亮着光,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角度,试图将这片被岁月尘封的星图完整地记录下来。她绕着浮雕的边缘缓缓移动,镜头一寸寸扫过那些陌生而神秘的曲线。突然,她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蜇了一下,身体顿住,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明远!快,快看这里!”她的声音在空旷的遗址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颤抖。
     苏明远的心跳莫名地漏跳了一拍。他快步走过去,顺着林婉儿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指方向看去。手机屏幕上,特写镜头放大了浮雕边缘的一小片区域。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曲线,在特定的组合与连接下,竟隐隐勾勒出一个古老篆体的轮廓——一个清晰无比的“融”字!
     这个字如同一个无声的惊雷,在他脑海深处轰然炸响。一股强烈的、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瞬间席卷全身,让他几乎站立不稳。他下意识地探手入怀,指尖触到贴身收藏的那卷竹简——冰凉、坚硬,带着属于另一个时代的坚韧质感。
     他几乎是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急切,将竹简从怀中取出。这并非古物,是他凭记忆,用现代笔墨一笔一画,将庆朝《祭天仪轨》的残篇手抄其上。竹简被小心地展开,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直接翻到竹简的最后一页,那是他根据零碎记忆和模糊传说复原的“文明脉络图”草图,一个残缺的、充满象征意味的图腾。
     目光在竹简的图腾与石台上那冰冷坚硬的浮雕“融”字纹路之间飞速移动、比对。周遭的喧嚣,老周粗重的呼吸声,林婉儿手机镜头的微光,仿佛都在这一刻被无形的力量隔绝开去。他的世界里只剩下眼前这两幅图案,一个在古老的竹片上,一个在冰冷的石头上。
     线条,角度,转折处的微妙弧度……一丝一缕,毫厘不差!
     竹简末页那残缺的图腾,与这祭天台上历经千年风雨的浮雕边缘纹路,竟如出一辙,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一股汹涌的、混杂着狂喜、敬畏与宿命感的巨大浪潮狠狠撞击着他的心脏,冲得他眼前阵阵发黑。他喉头滚动,试图发声,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砾摩擦:“是……是这个……”他猛地抬头,看向老周和林婉儿,眼底燃烧着一种近乎灼热的光,“文明脉络图!庆朝皇室秘传的……‘文明脉络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什么图?”老周的眼睛瞪得溜圆,满是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惊疑。
     林婉儿也屏住了呼吸,手机镜头下意识地移开浮雕,对准了苏明远和他手中那卷摊开的竹简。
     苏明远的手指,带着难以抑制的微颤,用力地点在竹简那象征性的图腾上,又猛地指向石台上那圈围绕着星宿的神秘纹路。“每一道纹路……”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声音里那无法自控的颤抖,却让那份激动更加明显,“都不是随意的装饰!它们……每一道,都代表一种技艺!一种我们以为早已失传,或濒临断绝的古老技艺!制瓷、锻铁、缫丝、天象推演……精髓都藏在这些线条里!”他的指尖最终重重落回竹简图腾的中心,那里是一片空白的区域,如同星图中央那片未被点亮的深邃夜空,“而这星图中心的空白……是留给后人的!留给那些能真正理解、能重新点燃这些技艺之火的传承者之位!”
     他的话语在空旷的遗址中回荡,带着一种石破天惊的分量。老周张着嘴,一时忘了合拢,手电筒的光柱凝固在浮雕上。林婉儿手中的手机镜头微微抖动着,屏幕的光映亮了她震惊而专注的脸庞。风似乎也停滞了,只有那祭天台的古老石纹,在暮色渐沉的微光中,无声地诉说着千年的秘密。
     暮色四合,故宫庞大的轮廓在深蓝的天幕下只剩下威严的剪影。然而,故宫博物院一间最大的报告厅内,却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临时发布会即将开始,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与期待,如同弓弦被缓缓拉满。记者们抢占着前排的位置,长枪短炮般的摄像机对准了空无一人的发言席,镜头闪烁着冰冷的信号灯。后排则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学者、文化界人士,还有不少年轻的面孔,他们或坐或立,交头接耳,嗡嗡的低语声汇成一片压抑的潮音。空气中混合着皮革、纸张、电子设备以及人体散发的微热气息。
     苏明远站在后台厚重的天鹅绒幕布阴影里,能清晰地感受到前台那巨大的声浪和热力。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胸腔里那擂鼓般的心跳。这感觉,竟比他当年在庆朝金殿之上,于百官注视中应答皇帝策问时,还要强烈百倍。那时是锦绣前程,此刻,却仿佛肩负着千年文明的重量。他下意识地抚了抚身上那件熨帖的深灰色西装,指尖触碰到内袋里那卷竹简硬挺的边缘,一丝冰凉奇异地渗入皮肤,带来片刻的清醒。
     “苏老师,该您了。” 工作人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厚重的幕布无声地向两侧滑开。聚光灯骤然亮起,带着灼人的热度和刺目的白光,瞬间将他笼罩其中。强烈的光刺得他下意识地眯了眯眼,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闪烁的镜头汇成一片模糊的光海,巨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他定了定神,稳步走向发言台。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身后,巨大的投影屏幕同步亮起,祭天台上那幅神秘而壮观的星图浮雕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眼前——古老的星宿,盘绕的“融”字纹路,中央那片引人遐思的空白,纤毫毕现。
     他站定,目光扫过台下。前排,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握着一个用蓝布包裹的物件,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浑浊的眼中蓄满了水光,嘴唇无声地翕动着。后排,几个穿着时髦卫衣的年轻人,高举着最新款的手机,屏幕的光映亮了他们年轻而专注的脸庞,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点触、滑动,似乎要将每一帧画面都牢牢捕捉。直播平台的弹幕如同汹涌的瀑布,在侧方的辅助屏幕上飞速滚动,“文明脉络图”、“失传技艺”、“文化觉醒”、“燃炸了!”、“苏老师帅!”……密集的文字洪流几乎要将屏幕淹没。
     所有的喧嚣,在苏明远开口的瞬间,奇异地沉寂下来。偌大的报告厅,只剩下空调系统低沉的嗡鸣和他自己清晰的心跳声。
     “诸位,”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空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不高亢,却异常清晰沉稳,压下了所有的杂音。他微微侧身,抬手,指尖并未直接触碰冰冷的屏幕,而是以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姿态,隔空轻轻拂过投影中那繁复的云雷纹路。灯光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他专注而带着一丝敬畏的侧脸轮廓。
     “古人……以天地为纸,”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珠玉落在玉盘上,在寂静的报告厅里激起微妙的回响。指尖随着话语,缓缓移向那些盘旋缠绕的“融”字边缘纹路,“以技艺为墨。”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过全场,仿佛要穿透时间,与千年前的匠人对话。“这些纹路,绝非简单的装饰。” 他的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它们

第1章 祭天台密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