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章 同桌吃面[1/2页]

三尺寒芒 南宫美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渝国放牛村,黄桷巷,张阿婆面铺。
     话说这渝国百姓有个从建国至今所传下来的偏好。
     那便是清晨起床后去街边吃上一碗麻辣爽口的面条。
     用他们自己人的称呼则为小面。
     在这数千年间,渝国小面也衍变出诸多品种与口味。
     尤其是那豌豆杂酱面、香菜牛肉面、还有那白豆肥肠面。
     若是再加上一个煎蛋,撒上一小把葱花。
     那这个上午,注定是圆满的!
     在武国人看来,这渝国人似乎人人脑子都有病吧?
     对于他们来说,这大早上不都该喝粥吃馒头吗?
     还花那么多心思去弄什么小面。
     不仅辣,吃完还口干舌燥的,让人很是不痛快。
     从两国日常吃食上便可看出,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习性。
     一个提倡清淡香甜,一个则是提倡麻辣鲜香。
     不过有点倒是相同,那就是“香”!
     无论百姓吃啥,反正一个字,香就对了。
     而在这放牛村,就有着一家以豌豆杂酱面闻名于十里八乡的小面铺子。
     全名为“张阿婆豌杂面铺”,也是一家老店了。
     平日这村中大清早来吃面的村民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生意是相当的红火。
     “我说张婆子,你这小面怎么又涨价了?”
     “再怎么说也是同村邻里,我们这些也算是老食客了。”
     “从你当姑娘嫁人开店就一直照顾你的生意。”
     “吃了几十年的面,如此做法可不厚道。”
     “今日不给个说法,这面钱还真不给了。”
     只见店铺边上正有一名鬓角斑白的老者,此时正与那面铺中的张阿婆争执。
     老妪满脸愁容,只好耐着性子说:
     “马老哥,你又不是不知,这些年两国交战是越打越厉害。”
     “那些大州郡中供应米面粮油的商家都涨了价,并且还经常断货。”
     “说是得优先保障前线将士,生意是真心难做!”
     “你看这些年,也就涨了三文钱,可没敢多涨。”
     “就怕寒了你们这些老食客的心,我也是实在没法子了啊!”
     这时旁边也有帮忙打圆的其她食客,出声的是一名中年妇人:
     “大清早就别吵了吧,都是乡里乡亲的。”
     “如今日子也比较艰难,听说我们皑皑州童家村前些日子遭了兵祸。”
     “村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
     “我们村还算好的了,还能在这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都看开些吧!”
     老头似乎被说动了,看来也是通情达理的。
     不过刚才怒气冲冲的说了一大通话,现在多少面子有些过不去。
     边上老妪一见顿时卖了个笑脸:
     “唉,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今日这面钱就不收了,就当给老哥哥您赔不是。”
     “怪我之前没说清,不然也不会在这瞎吵吵,让旁人看了笑话去。”
     这活了一大把岁数的老头也是个成了精的。
     哪里还不知晓这是放了矮桩,是在给自己台阶。
     于是想也不想的便从袖口里掏出十三枚铸有大渝通宝的铜钱拍在身前方桌上,大步离去。
     “这次海椒放得少了些,下次记得多加点,不够辣,不过瘾呐!”
     原本已经走出十数步的老头突然自言自语,还抬手摆了两下。
     看来心

第34章 同桌吃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