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7章 怨气比较大[1/2页]

穿越1951 女儿养了一只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家庄子的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估计就是四九城了。香江在哪,不知道,只晓得那便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剥削人、人吃人的社会。
     “这可使不得,我们这一辈子就没出过远门,就是四九城,我们也是好几年才去那么一次。我听说南方人不讲咱们这的普通话,我怕到了那边,还不得把自己弄丢咯哇。”老爷子风趣的说道。
     “京茹,小宝呢?你们咋没把小宝带回来?”岳母拉着闺女的手进了厨房,有些忧心的问道。
     “小宝在上幼儿园呢,请不了假,他有人带着,您就放心吧。”秦京茹笑了笑,差点就说小宝有二妈带着了,而且她计划今年再努努力,争取再生一个小宝出来。
     “你们买这么多东西干嘛,好些东西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吃,一会儿你把那些东西拿回去吧。小李在国外打拼,赚点钱不容易,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你也省着点儿花,别几下就造没了。”岳母真是一片好心。
     “嘿嘿,妈,我们老李家都不乱花钱的,小宝娶媳妇儿的钱老李早就给他留着了,而且小宝就算娶十个媳妇儿,咱老李家也娶得起,您就放心吧。老李知道乡下都吃两顿饭,今儿特意没吃早饭,估计早就饿了。妈,您蒸大米饭,我来做菜。”秦京茹可不敢说自家比国家还富裕,伸手开始摘菜,那些稍微有点老的叶子都被她扔掉了。
     “那你还瞎花钱买那些个花花绿绿的东西回来,一看就不是咱内地生产的,很贵的吧?也就咱姑爷好,不然就是给你座金山也给你败光了,还有那些个青菜,你别告诉我这些青菜都是不要钱的。”秦家老妈用手指点了点秦京茹的脑袋,心疼的说道。
     “妈,我们老李家平时就是这么吃的,没毛病啊。”要是搁在以前,秦京茹还会觉得浪费,可现在,她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啧啧,这些你丢掉的绿菜要是喂猪,只怕会遭天打雷劈的,作孽啊!”秦妈可舍不得丢掉这些老叶子,又依依不舍的把它们捡起来,继续说道:“这些明明都可以吃的嘛,丢了多可惜,姑爷是个金贵人儿,这些我留着还可以炒着吃一餐。”
     其实李旭东还真不是锦衣玉食的人,别人能吃的他也能吃,只是享受惯了,不太习惯而已。
     午饭的时候岳父还没回来,老爷子陪着李旭东喝了杯酒,李旭东也就着酒劲询问了近些年的粮食产量和国家关于统收的一些问题,得到的答案并不十分乐观。家家户户都缺肉和蛋,有些一年到头见不到一点荤腥,这还是在京畿附近,要是再边远一些,碰上一两个酷吏,老百姓的日子只怕会更难。
     “老爷子,忍一忍吧,苦日子终究会过去的,贫穷也只是暂时的。这里算是京郊,等到政策好转,经济马上就会发展起来的。”
     李旭东能做的不多,只能是安慰一两句。岳父到现在还没回来,估计是有什么事拖住了,这乡下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为了自己。
     唉,走到哪都是麻烦呐。
     本想在秦家庄子住上一阵的李旭东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朝着秦京茹使个眼色,开口道:“京茹,要不咱们回吧?”
     “好的,要不我们今儿就收拾收拾,明天上午咱们就住回南锣巷去吧?那里房子小些,待不住太多人。”秦京茹自然明白李旭东的意思。
     秦妈觉得不太好意思,女儿女婿这么长时间才回一次娘家,哪有吃一顿饭就走的道理,便挽留道:“姑爷,时间还早哩,晌午还没到,你们咋现在就走啊?”
     一日三餐那是城里才有的生活,农村,尤其是北方的农村,一般都是吃两餐。
     秦京茹接过话头说道:“妈,我们刚回来两天,好些事情还没理顺,这还是抽空才回来的。等忙完了这段,我们再回来看你们。”
     秦家爷爷挥了挥手说道:“下午天黑得早,早点回去也好,等你不忙的时候你再来,要是想过来住一阵子也行。”
     果然,李旭东前脚出村子,秦老二后脚就回来了,身后还跟着几个穿着中山装的领导。
     “唉,晚了一步,秦老二,你不是打包票说你不回来,你闺女不会走的吗?”村里的支书抱怨道。
     “这可不怨我啊,我估摸着他们过来也得是晌午才吃饭,这么早就走了,应该是有啥事才回去的吧?”秦老二耸了耸肩膀,很轻松的说道。女婿越是忙,才越证明他的地位高。自己就一农民,找自己和他说啥捐设备捐技术,自己说得着么。
     求人办事儿,总得有个求人办事的态度,这帮领导一个个都要自己帮忙,还啥好处没有,女婿的钱就不是钱了?要他捐这捐那的,也不说给俺家孩子安排个工作,我凭啥帮你求咱家姑爷?
     农民的见识不多,但该有的狡黠谁都有,真拿秦老二当傻子么?
     几位中山装要是早知道秦老二就这么点要求,估计肠子都得悔青了。别说安排一个工作,就是把秦家庄全安排上工作,又有多少人?弄回来一套大型设备,几百、几千上万人都安置得下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世界上真正能做自己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傻子,第二种就是拥有了一切,无欲无求之人。
     能做到万事不求人的又有几个?行走于世间,就是行走于江湖,李旭东摆出一张无欲无求的面孔,这就是他平时给自己披上的伪装。现在他不在乎做不做自己了,也就真正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在。
     领导们有些气恼,他们大多是工农干部出身,看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有以人为基准的就很欣赏李旭东,觉得这家伙聪明,知道大家会来堵他,能提前溜了就证明李旭东是真有先见之明,也证明了自己的眼光不错。
    &n

第247章 怨气比较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