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匡胤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这个明太祖的回复,也期待着其他后世皇帝的回复。
     顺便,他又研究起了本朝君主的名录。
     嗯,有两个皇后?哦,大约是仿照两汉临朝摄政,倒也无妨。[注]
     倒是这些个皇帝的庙号有点意思,真宗——前朝好像未见此庙号;仁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同样如此,还有后面的孝宗、光宗、宁宗……怎么都是前所未见的庙号?
     他大宋难道日后都沉浸于创新使用庙号?
     也不是,孝宗好像有人用过来着——西晋还是东晋来着?
     但是赵匡胤一点也不想要他大宋皇帝的庙号和两晋时期的庙号一样啊,孝宗除了两晋时期用过一次,就再没人用过了。
     问题是,他还发现,他大宋皇帝的庙号让人感觉微妙的有很多,比如真宗,再比如神宗,再或者徽宗,这几个庙号单论字,当然是极好的,但是放在皇帝庙号里面,怎么就总感觉有哪里不太对味呢?
     陷入到头脑风暴中的赵匡胤,一时间都把明太祖忘在了脑后。
     就在他沉思的时候,画布原本的那一长块亮了起来。
     【大家好~久等了】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那个名声千古流传的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
     【直到现在,他们的口号还在不断流传:黄天已死,苍天当立;[注]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而黄巾起义的影响也相当之深远。】
     东汉,汉灵帝光和年间。
     有人顿时皱眉:“岁在甲子,是指这些反贼是在甲子年起事?”
     如今是光和三年,距离下一个甲子年已经不远,不过四年时间——如果皇帝不改年号的话,那最近的甲子年就是光和七年。
     如果真的是在这一年发生动乱的话……那留给朝廷的时间可不多了。
     而这种可能性大不大……他不得不承认,可能性非常大。
     如今朝廷是个什么样子,虽然他没有入朝,但鉴于家中长辈的身份,他也一清二楚,说是乌烟瘴气都是轻的;而天下又是个什么样子,他同样知晓一二。
     各地吃不上饭、穷困潦倒的百姓不知凡几,四处冒出来的流民更是无穷无尽。只是朝廷一直都没有将民间的变动放在心上而已。
     朝中的大人物们一心都在政治斗争上,在权力交锋上,即使涉及地方,也是关注刺史之类的地方长官是否可靠、是否可以拉拢、会不会发动叛乱。
     对于流民本身,基本上无人在意,也无人觉得这些他们眼中的蝼蚁能够闹出什么大事来。
     ——尽管之前这个神迹就有了预告,可竟然依旧没有让朝廷认真关注。
     他们都觉得,东汉末年——并非眼下。
     不过,虽然他们不将其放在心上,却也有人发现,在那个新出来的“本朝”中,有一大群匿名人士开始以这个口号不断地刷屏。
     消息刷新的速度之快,让人几乎只能看到一条条残影。
     这是多少人参与其中?!
     又是多少人竟然敢于为了这个造反而发表消息——尽管能够匿名?!
     发觉此事的官员自认为对那些庶民有些了解,即使有了这

第64章 东汉起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