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的改革,则是在经济领域。】
【明朝的财政问题嘛,懂的都懂。】
【因此,张居正主要推行了两项措施,一项是清丈全国田亩,另一项是推广“一条鞭法”。】
【万历六年十一月,朱翊钧下令,在福建省先行试点,看看这项政策的各种推行情况;经过两年的试点试验,万历八年九月,福建省的清丈田亩推行完毕,朱翊钧和张居正趁热打铁,立刻再全国推行这一政令,而主要负责此事的户部对此从清丈范围、职责、政策、方法、费用、期限等制定了八项规定,并在十一月份就发到了各个地方。】
【这个效率,其实是不算低了。】
【而再过了两年,到了万历十年十二月份,各个省份的清丈田亩基本上都在期限内大致完成。】
【至于说一条鞭法,则是另一项内容,这是赋税徭役制度的改革——非常非常重要,,也非常非常困难。】
朱元璋沉默地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他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一点:别的不说,但是张居正的这一系列改革,其实反映的就是大明所存在的极为严重的几个问题。
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推行也要进行的改革,不是关乎到了大明的存亡,不是至关重要的弊病,还能是什么?
所以,由此看来,大明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一个是官场风气,或者说是官员任免考核问题;一个,就是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又包含两个方面,田亩登记和缴纳赋税的问题,以及赋税制度问题。
至于说之前看的朱元璋心头冒火、且胆战心惊的边军兵变问题,还并不在这一次的改革范围之中——当然,朱元璋不会因为这样就觉得边军问题不重要、不关键、影响不大了。
他只能认为,这是因为张居正的改革也力有不逮,需要从一个方向下手,而不能同时多方面下刀子……那样的话,要不是张居正第二天就被人发现身死,要不就是大明还没有如何改革,就先一步自己四分五裂了……
改革,也是需要看情况,分轻重缓急,分改革项目的难易程度的。
如张居正这样,已经几乎可以称作是大权独揽、摄政、内外畅通的权臣,也不能随随便便想推行什么改革、就能推行什么改革的。
哪怕众人都畏惧他的权力和地位,哪怕很多人都想要讨好他从而换得更大的利益,那他也不能——他也需要考虑官员大族们的利益,不能直接和他们撕破脸,也不能直接和他们对着干。
否则,他身死都是小事儿;大明会不会被这些人干脆趁机掀翻了……那都难说。
想要真的和这些人对着干,朱元璋觉得,那或许只有自己、或者老四,倚仗自身的威望、手中的军队,才能一试,但也并不轻松简单,同样需要细细筹划。
因为说句实在话,治理天下……
第962章 田亩·鞭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