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小桃主持育婴堂挂牌,雪灾孤儿也已由春月接走安置在育婴堂。当天傍晚,小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白月湾。晚上陪敏月说了会儿话:“你再有两个多月就生产了,平时想吃啥或不舒服,千万别忍着,一定要跟我们说。”
敏月在白月湾住了半月,感受到了谢婶子的热心肠,心也安定了,对小桃笑道:“我知道的,小桃姐。你不是外人,夫君临走时说,只把你当亲姐姐就行。”
小桃笑道:“你只管安心养胎。”和敏月说完话,又哄了哄想爹娘的云湛,小桃才准备歇息。
水生娘见小桃瘦了,忍到她要歇息时才道:“你这刚生完昊昀没多久,身子还没养好呢,看你都瘦了。那育婴堂让孤儿有吃有住就行,别为了旁人的孩子,顾不上自己孩子。这几个月哪都别去,趁着敏月养胎,你也跟着好好吃喝,把身子养回来。”
小桃含笑应道:“知道了,娘。”
水生娘道:“歇着吧。明儿你在家陪着晨熙姐弟和敏月。婉宁的田不能等了,我得赶紧带她领着人去平整秧田。”
小桃应道:“好,娘家里我会照看着。”
晚上,水生娘催促婉宁:“早点睡,明儿就去平整秧田,整理秧床,早点把种子撒下去。”
第二天一早吃过朝食,水生娘就领着婉宁去了稻田。
新村老村共九十来人,加上家中在西北买的二十来个仆人,天天帮着耕田。水生娘选了河岸边一小块地,带着婉宁放平水准备平整秧床。婉宁看祖母拿着锄头在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很费力,跑到狗蛋叔家借了根扁担,下田帮着祖母用扁担把秧床赶平整。
祖孙俩花了四五天撒了两亩地的稻种。天天下田累得婉宁沾枕头就睡。其他秧田则由祖母带着去年撒过种有经验的人平整。婉宁去检查稻种出苗时,望着看不到边的稻田,想着大家插秧时还得估摸行距。到家领着昊良去后山砍了四五捆直顺的荆条,让仆人扛下山。在院子里比着昊良的腿长截成齐整的棍子,在中间用刀刻了印子,行间距就是棍子一般长。又请春月接了一百多丈长的麻线,绑在棍子两头。到时候插秧只需把棍子插在田间两头,拉紧绳子,秧苗靠着绳子插就行。
水生娘看到孙女做的插秧棍子,夸道:“唉呀,要不说我孙女聪明呢!你祖母种了一辈子地,就没想过这法子。”
婉宁笑道:“祖母不是说老家都是小块地吗?有的才厨房大,自然用不上棍子拉线了。老把式眼睛就是尺。咱辽东不成,我那上千亩地,站在田里根本望不到边。”
水生娘自从知道炤炤的嫁妆有田有铺子,还有江南拉回的紫檀家具,以往觉得孙女大地主,如今也不觉得有多大了。只等稻子插完,好顺着白月湾河岸边找地,找别的村的,免得白月湾人种不过来。
晚上婉宁看娘在给爹爹写信。小桃摸摸闺女头,柔声道:“有没有想和爹爹说的话,写上去。”
婉宁点点头,只在信上写了“爹爹保重身体”。小桃把自己铺子里收的人参山货让张二哥带给水生,请他转交王爷。王爷在外面养着人,如今辽东封城,外面人参肯定涨价了。让水生把东西交给王爷,在外地的药铺换成细棉布和药带回辽东。辽东很快就要和朝廷开战,这些到时候都紧缺。
王爷看到郡守夫人送来的人参山货,立即安排管家联系外面的人:人参全部带去江南高价卖掉,银票带到邻近的博州购买细棉布和药;山货则就近卖给博州商人。他严令外面的人快马加鞭赶回,免得战事一起,道路断绝。
稻田去年用了河岸黑淤泥肥田。今年,婉宁带着人在河岸边买了个十来亩的池塘。她领着人掏了两丈深,坑底铺上黑淤泥,然后一层干稻草、一层山上的松针腐土、一层农家粪尿,如此反复,最后盖上厚厚的去年稻草。周边种地的老把式都来看这堆肥的法子。婉宁笑道:“爷爷叔伯们,我这肥是给稻田用的,你们种玉米红薯的不合适。”
河对岸的老农也来看热闹。有人看着婉宁铺的一层层干稻草,小声问:“大小姐,铺别的草不成么?”
婉宁想了想道:“别的草也成吧,只是最好不要带草种子。”她瞟见老农盯着干稻草一脸惋惜,“老伯,可是需要我家干稻草?”
老农不好意思道:“这干稻草拿来盖房顶才好呢,多齐整。听说南地就用这个。”
白月湾老村的婶子一听不乐意了,啥玩意儿?外村的跑来要干稻草?她们老村人也想要啊!当场替婉宁做主:“这干稻草冬天要喂牛的!”
婉宁对外村老伯笑道:“老伯是河对面的吧?这样,以后我沤肥用新鲜野草。这干稻草,你们村的人找牛车骡车来拉。趁着大雨季没来,地里庄稼也种上了,先给你们村的人用,把房顶换了。”
老农惊讶地望着婉宁:“大小姐,我们农家屋子多,换完房顶得使不少稻草呢!”
婉宁笑道:“知道你们用得多,所以先给你们。多拉些,铺厚点,多管几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农们听后,都期盼地望向老夫人——这种大事,还得大人点头。
水生娘一听孙女已答应,只能勉强笑道:“我孙女答应了,算数,你们来拉就是。”
河对岸的老农惊喜道:“我们村七十多户人家都能来拉么?”
婉宁笑道:“能。不过老伯叫上里正来,每户分得一样多,免得争抢。”干稻草垛子就在村边,围着大树打的一排排草垛子。
老伯高兴道:“大小姐,等我们换了房顶,帮你割青草来堆在你这池塘里沤肥!”
河对岸的几个农人忙回去叫里正来分干稻草。
等他们走后,婉宁笑眯眯对刚才有意见的老村王婶婶道:“王婶婶,我想着换房顶是大事。反正小半年就能收新稻草,到时候把新稻草分给我们老村人。”
王婶婶听了,脸色才缓和不少,笑道:“还是婉宁想得周到,那就等新稻草下来再分给我们。”
狗蛋家是青砖瓦房,但他祖父是里正,自然也希望婉宁把稻草给老村人。听到婉宁答应给新稻草,便对大家道:“婉宁是我们白月湾的人,有好事自然先想到本村。不用你们说,婉宁也知道。”
婉宁笑道:“王叔说的是,我们的地不都是老村人帮着才能抢着季节种下去。”
过了几天,河对岸的村民赶着牛车、骡车来拉干稻草。每辆车来的时候都堆了满满一车青草,卸在池塘边。婉宁安排人把青草倒进池塘继续沤肥。
今年因为用了拉绳子的法子,插秧快了不少。但种得晚,一直忙到五月底,婉宁的秧苗才全插下去。她自己也和祖母下田,插了好几天,插了一亩地。
等婉宁地里忙完,六月稻田抽出两片新叶时,景宇坐着马车,另带了两车东西来到白月湾看望即将生产的敏月。敏月扶着肚子,一脸欣喜地望着景宇。夫君来了,心里才有了主心骨。景宇安抚好敏月,私下对小桃道:“小桃姐,你的人参在江南卖了两万多两银子,听说价格快翻番了。山货卖给博州商人得了七百多两。都换成了细棉布和药。只是……王爷把药和棉布留了八成,剩下的两成让我给你带了来。”
小桃点点头。她这里棉布和药暂时够用就行。
景宇把棉布交给小桃后,带了仆人回家收拾自家青砖大院,准备
第249章 商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