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0章 向赵受益汇报工作[1/2页]

很平凡的一生吧? 莲花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星群垂手立于棋盘旁,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中账本,沉声道:“微臣初接管大同府时,城内生灵凋敝,百姓仅八万,其中契丹族三万,其余各族万余,年赋税不过十万两白银。”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赵受益,“如今户籍已达三十三万户,人口近百万,年赋税实至八百万两。”
     “八百万两?” 赵受益捏着棋子的手指猛地收紧,黑子在棋盘上硌出浅浅的印痕。他眼底闪过一丝惊涛,却转瞬被深潭般的平静覆盖,只淡淡道:“你可知近百万人口意味着什么?”
     李星群脱口而出:“代表人多?” 话音未落,脚背突然传来一阵钻心的疼 —— 赵新兰穿着绣鞋的脚正狠狠碾在他靴面上。他踉跄半步,才意识到失言。
     赵受益见状呵呵轻笑,眼角的皱纹里漾着了然:“你们这些小年轻啊,呵呵。徽柔,你告诉他。”
     赵新兰收回脚,敛衽道:“百万人口,意味着可募精兵数万。何况大同府本是边陲,如今人口竟超汴梁,父皇忧心的是…… 根基。” 最后两字说得极轻,却像重锤敲在李星群心上。
     “微臣绝无贰心!” 李星群急忙躬身,袍角扫过棋盘,惊得几枚棋子滚落,“自始至终,只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赵受益眯起眼,指尖在棋盘边缘轻叩:“朕信你。可你的继任者呢?大同府那么多人,万一有一个知府不知好歹。这些子民都是大启的血肉,朕总不能因忌惮便……” 他没说下去,屋内的空气却骤然凝滞。
     “陛下恕臣直言,” 李星群眉头紧锁,浑然不觉赵新兰又在使眼色,“人口繁盛是福不是祸。人多则财聚,兵源丰足,于国于民都是大利。为何要因臆测而伤根本?” 话刚说完,脚背又是一阵剧痛,他疼得倒抽冷气,才硬生生把后半句咽了回去。
     “大利?” 赵受益冷笑一声,声音陡然转厉,“前提是他们听朕的话!你且说,如今大同府内,是你李星群的令箭管用,还是朕的圣旨管用?”
     李星群心头火起,却死死攥住拳,指甲掐进掌心:“自然是陛下的圣旨。臣能坐稳这位置,全凭陛下恩旨。若陛下收回成命,臣即刻解甲归田。”
     “空口白话,朕如何信你?” 赵受益步步紧逼,目光如炬。
     “可立制衡之法。” 李星群定了定神,“杨家军驻于雁门关,对陛下忠心耿耿。臣若有异动,他们旦夕可至。何况税务、司法皆由朝廷委派官员,臣一人断难专权。”
     赵受益沉默片刻,忽然话锋一转:“朕听说你是‘穿越者,来自异世。那你们那个年代,是如何防制叛乱的?”
     李星群看向赵新兰,见她微微颔首,才拱手道:“臣未曾从政,仅以学生之见浅论一二。”
     “但说无妨。” 赵受益抬手示意。
     “其一,地域划分需如犬牙交错,断不可凭山川形胜自成一体。” 李星群捡起三枚白子,在棋盘上摆出三角之势,“譬如江南,自古财赋甲天下,若以长江为界设路,极易形成割据。可将淮南东路拆为三:扬州、楚州划归淮南路,润州、常州并入浙西路,通州、泰州另设海疆路,使富庶之地被分割牵制。”
     他又取黑子落在棋盘西侧:“蜀地更需拆解,以剑阁为界,将利州路一分为二,北部归秦凤路,南部入西川路;夔州则划入荆湖北路,使蜀地北出无门、东出无路,纵有叛乱也难逾秦岭、出三峡。”
     赵受益指尖轻叩案几:“如此划分,官吏往来、赋税转运岂不变得繁琐?”
     “正为繁琐而设。” 李星群道,“各州府需跨路转运粮草,日常政务需与邻路协同,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相互依存之势。譬如陕西路与河东路,需共用黄河漕运,若一方生乱,另一方断其粮道即可制敌,这便是以利相牵、以势相制。”
     “其二,军政分离需细到一兵一卒的调度。” 李星群将棋子分作五堆,“全国设北境、西陲、南疆、东海、京畿五大军区,各掌十万精兵。军区只负责操练戍守,粮草由转运部按月供给,军械由军器监统一配发,断其自筹之权。”
     他拿起一枚棋子在五堆间轮换:“军区将领任期三年,任满后需跨区调任,如北境将军调往南疆,西陲将军转至东海,且调任时不得带走亲兵。若遇战事,需持枢密院虎符与兵部勘合方可出兵,万人以上调动更需陛下手谕。”
     赵受益追问:“若边疆突发战事,往返请旨岂不延误军机?”
     “可设‘应急调兵之制。” 李星群答,“将领遇紧急情况可先调五千以下兵力,同时派快马六百里加急奏报,三日内无圣旨驳回便视作默许。但事后需由御史台核查战事真伪,若有虚瞒,以通敌论处。”
     “其三,职权细化需设十八部,与原有六部同级并立,各司其职又相互掣肘。” 李星群取来纸笔,飞快画出架构:
     “户部掌田赋丁税,另设度支部管国库收支,盐铁部掌专卖,三者相互对账,户部若想虚报,需过两部关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刑部掌刑狱审判,新增大理部管冤案复核,御史部管官员监察,凡死刑案需三部门会审定谳;
     工部掌工程营造,拆分出矿冶部管矿产开采,营造部管宫室修缮,河漕部管水利疏浚,三者各有印信,缺一则工程难动;
     新增工商部掌市集贸易,需与户部核对商税,与刑部共治诈欺案;
     交通部掌驿站漕运,需向兵部报备驿卒编制,向工部申领车马修缮;
     民政部掌赈灾优抚,需凭户部勘合支用粮草,受御史部督查账目;
     此外还有农桑、文教、军械、外交等部,每部设尚书一员、侍郎两员,重大决策需三堂会签,若有分歧则提交中书省裁决。”
     赵受益盯着纸上图样,指尖沿各部关系线滑动:“如此多部门,如何避免推诿扯皮?”
     “设‘互察之法。” 李星群指着图样交叉处,“工商部查账时可调阅户部税册,御史部弹劾官员时需知会刑部取证,交通部修缮驿道时需由工部验收。若遇推诿,各部侍郎可联名上奏,由陛下选派阁老组成专案组查办,

第730章 向赵受益汇报工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