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的风云,从不只在大启与西凉之间涌动。当开封府与西凉签订友好协议的消息传到东方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皇宫里,萧洪基正与天台宗智顗大师站在沙盘前,目光落在东北方的清国疆域上 —— 那里,两国的拉锯战,已持续了整整五年。
“陛下,大同府送来的火器又到了。” 内侍捧着奏报轻声说道,“还有李星群大人的信,说清国最近在边境增兵了。”
萧洪基接过奏报,指尖在 “大同府输血” 几个字上摩挲。这几年,若不是李星群从大同府源源不断送来粮食、火器与工匠,齐国早已在清国的攻势下支撑不住。智顗大师在旁补充道:“多亏李大人送来的土豆种子,咱们齐国的粮产量翻了一倍,去年冬天才没再闹饥荒。如今士兵们吃饱了饭,连打了几场胜仗,上个月还在松漠草原和清国打了场野战,虽没大胜,却也没让他们讨到便宜。”
沙盘上,齐国的疆域旁插着不少红色旗帜,那是近几年收复的失地。萧洪基望着这些旗帜,眼中满是感慨:“五年前,清国骑兵都快打到临淄了,是李星群帮咱们稳住了局面。现在咱们国力涨了,也该让清国知道,齐国不是好欺负的。” 他顿了顿,又道,“智顗大师,你说清国这几年怎么发展得这么快?”
智顗大师叹了口气:“还不是靠偷来的土豆种子,还有大启朝廷的‘帮忙。” 他指着清国疆域旁的蓝色旗帜,“清国从大启讨了不少粮食,又偷了大同府的土豆种子,这几年人口涨得飞快,军队也扩编了不少。听说他们还从大启买了不少铁器,打造了新的铠甲。”
萧洪基皱起眉头:“大启朝廷怎么会帮清国?他们不知道清国崛起,对咱们齐国、对他们大启都不是好事吗?”
“陛下有所不知,” 智顗大师解释道,“大启朝廷怕咱们齐国独大,想让清国制衡咱们。可他们对清国的援助又抠抠搜搜,给粮食只给够半饱,给铁器还掺着废铁 —— 这样既想让清国当枪使,又不想让清国太强,结果两边都没落好。清国觉得大启没诚意,咱们齐国也觉得大启偏心,这哪里是制衡,分明是养蛊啊!”
萧洪基沉默着,拿起沙盘上的木勺,将清国疆域旁的蓝色旗帜拨得远了些 —— 他知道,大启的制衡之术,迟早会酿成大祸。
而此时的清国都城盛京,努尔哈赤正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操练的士兵。身边的多尔衮递上一碗马奶酒:“大汗,大启又送粮食来了,还是老样子,只够咱们一半士兵吃。”
努尔哈赤接过酒碗,一口饮尽,语气带着几分嘲讽:“大启朝廷的心思,咱们还不清楚?想让咱们制衡齐国,又怕咱们太强。这点粮食,不过是打发要饭的。” 他指着操练的士兵,“还好咱们偷了大同府的土豆种子,去年粮产量够了,不然还真要被大启拿捏。”
多尔衮点头道:“是啊,现在咱们人口多了,军队也扩编了,上个月和齐国打了场野战,虽没赢,却也让他们不敢小瞧咱们。等咱们再攒些实力,定要把松漠草原拿下来!”
努尔哈赤望着南方,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大启朝廷的算盘,迟早会落空。等咱们收拾了齐国,下一个,就是他们!”
两国的暗流涌动,大启朝廷并非毫无察觉,只是他们的注意力,更多放在了国内改革上。自从李星群将那份画着后世中国地图的计划书递到开封府,赵受益就下旨启动了改革 —— 按照地图重新划分土地,虽没用省、市、区县的名称,而是使用了路、府、县的划分,把原来混乱的行政区划梳理得清清楚楚。
朝堂上,新成立的十多个部门让官员们既兴奋又紧张。户部管财政、兵部管军事、礼部管外交、工部管工程…… 每个部门的职权划分得明明白白,一改之前推官制度的混乱。更让赵受益满意的是,这些部门相互制衡,你管得了钱却管不了兵,你管得了兵却管不了粮 —— 这正是大启朝廷最喜欢的模式。
“陛下,新部门的官员任命已经定了。” 文彦博捧着名单上前,“不少官员都升了品级,所以改革的阻力小了很多。只是还有些老臣反对,说这改革太折腾。”
赵受益冷笑一声:“反对?让锦衣卫去‘劝劝他们。”
没过多久,反对改革的老臣家里就来了锦衣卫。有的被查出贪腐,抄家流放;有的被安上 “结党营私” 的罪名,关进大牢。一时间,朝堂上没人再敢反对改革,锦衣卫的凶名也传遍了开封府。百姓们私下议论:“陛下这次是动真格的,连老臣都敢抓。”
只是,李星群在计划书中提到的 “修铁路”“办报纸”“建学堂” 等现代化建议,却被赵受益默认无视了。文彦博曾问过原因,赵受益只说:“先把行政区划和官职改好再说,那些新鲜玩意儿,不急。” 于是,大启的改革,只停留在了 “制衡” 与 “梳理” 上,国力虽保持稳定,却没什么大的提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日,赵受益在御书房召见刘仲甫,看着桌上的三国态势图,轻声问道:“你说,齐国和清国,会不会打起来?”
刘仲甫躬身道:“陛下,以现在的形势看,迟早会打。齐国国力在涨,清国也在崛起,大启的制衡又没起到作用,两边迟早会有一场大战。”
赵受益沉默良久,手指在地图上的大同府位置点了点:“还好有李星群在大同府。不管齐国和清国谁赢谁输,有大同府在,大启的北方就安稳。”
刘仲甫点点头,却又补充道:“只是陛下,清国若真崛起,恐怕不会只满足于制衡齐国。咱们大启,也得早做准备。”
赵受益望着窗外的月色,没说话。他知道刘仲甫说得对,可大启的改革刚有成效,他不想再起战端。只是他没意识到,这场由大启 “养蛊” 引发的三国博弈,早已不是他能掌控的 —— 东北方的清国在扩军,东方的齐国在备战,而他的大启,还在靠着制衡之术,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夜色渐深,三国的都城都亮着灯火。临淄的皇宫里,萧洪基还在沙盘前研究战术;盛京的城楼上,努尔哈赤还在望着操练的士兵;开封府的御书房里,赵受益还在看着那张三国态势图。没人知道,这场暗流涌动的博弈,终将在何时爆发,又会掀起怎样的战火。
开封府的初秋,御书房内的鎏金铜炉燃着沉水香,烟丝却驱不散满殿的凝重。案上的地图被赵受益的指尖反复摩挲,东南徐州一带画着密密麻麻的红色圈点,旁边批注着 “方腊围徐州,官军被困月余” 的急报,墨迹还带着几分湿润。他猛地放下玉尺,抬头看向阶下文彦博、富弼与韩琦,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西北暂安,东北制衡,眼下大启的命门,在东南!”
文彦博上前一步,手中奏折微微颤抖:“陛下,东南急报刚到 ——&
第746章 调动李星群南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