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 潜伏之路(3)[1/2页]

我的父亲是曹操 星辰剑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衡量着是非曲直,尤其是处在乱世纷争下,这杆秤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哪里好,哪里坏,其实是一目了然的。
     诸葛瑾自归襄阳,看到了许多,也知有些事终是无法改变的。
     “孔明。”
     “大兄。”
     诸葛府,内院木亭,兄弟二人对坐,看着对方的改变,二人是颇有感触的。
     对诸葛瑾而言,作为长兄,他知其弟智谋过人,自幼便有主见,故而对其弟的选择从未过多干涉,但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帮自家弟弟铺设了一条路。
     作为客居荆州的外来户,诸葛瑾深知立足不易,故而广结良缘,以谦逊谨慎处世,以为家族能在乱世下谋取兴旺之根。
     与荆州望族联姻,是其叔父所定之策,但具体负责此事的却是诸葛瑾,如果没有诸葛瑾做的这些,恐诸葛亮迎娶黄氏女,以更进一步跻身荆州这个圈层是不易办到的。
     在将这些事情做好后,诸葛瑾就生出离开荆州,前去江东谋取发展的想法。
     一个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此分散不可控风险,一个是诸葛瑾看出刘表并非明主,难以成就大业。
     不过对诸葛瑾当时所想,诸葛亮又如何看不出?
     这是把危险揽到自己身上,而叫他们安心待在荆州,以看后续是否有变,继而做出更有利的选择。
     毕竟诸葛一族的男丁太少了,是不容有任何闪失的。
     尽管在那时,诸葛亮没有去过江东,但对于江东,尤其是孙策是有了解的,而孙策的一些做派,使诸葛亮并不看好富春孙氏。
     倒不是看轻富春孙氏,实则是孙策过于强势,且做事过于激进,这使江东诸族对其是抗拒的,排斥的,甚至是厌恶憎恨的。
     在荆州经历的多了,诸葛亮怎会不知一些事情。
     不过这一切啊,都随着一人的出现彻底改变,诸葛瑾没能去成江东,诸葛一族的男丁,悉数被聚拢到一起。
     哪怕是未及冠的诸葛均、诸葛诞也没能摆脱这一安排。
     曹昂的出现,改变的实在太多了。
     二人尽管什么都没说,可二人所想,尤其是情绪上的变化,对方都是知晓的,有些事啊已难改变。
     “子扬军师所提大计,其中是有不少,与亮要统管的诸事有重叠。”在沉默刹那后,诸葛亮拿出一份公函,递到了自家大兄跟前,表情淡然道。
     “这是亮在看罢那份公函,想到的一些措施,如果子扬军师能够采纳,不止对水利整饬及建设大计有利,还能对军工、船舶等诸事增扩有利。”
     诸葛瑾听到这里,伸手接过诸葛亮所递公函,但却没有说什么。
     自家弟弟什么脾性,作为长兄又怎会不知呢?
     果然!!
     当看到公函上所书内容,牵扯到两处合作一事,要交由诸葛亮这边统筹,诸葛瑾心中暗叹,这看起来其弟是在揽权,实则却是想将此事办好。
     或许是跟幼时的经历有关,诸葛亮总习惯将事情做到极致,为此会不放心交给别人,诸葛瑾深知这代表着什么。
     “此事,某不能擅断。”
     想到这里,诸葛瑾收敛心神,表情正色道:“需子扬军师看后,再做决断,毕竟涉及荆豫徐扬四州的水利整饬及建设大计,牵扯到的实在是太广了。”
     “嗯。”
     诸葛亮点点头应道。
     诸葛瑾了解诸葛亮。
     诸葛亮又何尝不是?
     别看自家大兄,对外是很随和的,但牵扯到有原则的事,是不会有丝毫让步的。
     如今他们哥俩在征东将军府麾下驱使,尽管没有向曹氏表明效忠,但是曹昂却对他哥俩格外重用,一个安排到军师副中郎将身边做事,一个更是抓着不少要务,这在外界是有很多看法的。
     尤其是未及冠的诸葛均、诸葛诞,不仅被曹昂安排进凤雏学院进修,还在一些事上会叫他们跟着,这就显得更不一般了。
     外界是怎样想的,哥俩不会过多考虑,但牵扯到诸葛一族的未来,他们必须要慎之再慎才行。
     “孔明觉得在今岁,北方会有新变吗?”聊完了正事后,诸葛瑾没有急着离开,在将公函放好后,遂看向诸葛亮说道。
     其意看似是想说,在今岁,于许都坐镇的曹操,是否会对北方用兵,可实际上真正的深意并非在此。
     “北方局势复杂,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诸葛亮想了想,讲出心中所想,“而据亮知晓的种种,北方有新变的可能很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机会不是常有的。”
     “如此看来,接下来会有很多地方,会受此新变而受到影响啊。”诸葛瑾轻叹一声,言语间带有感慨道。
     诸葛亮没有说话。
     其实诸葛瑾想问的是什么,诸葛亮是听出来的。
     这聊的看似是北方,实则却是在襄的益州各方。
     也是听出这点,诸葛亮知道自家大兄随刘晔一起归襄,肯定有不少人,在暗地里去见自家大兄了。
     这点,跟他是一样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葛一族在很早以前,就与荆州诸族有较深联系了,这点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可能说只得好处,坏处一点不沾身。
     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大兄,饭食已备好。”
     在此时,黄月英的声音响起。
     诸葛瑾、诸葛亮循声看去,就见黄月英朝木亭走来。
     看到黄月英的那刹,诸葛亮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对于自家妻子,诸葛亮是很满意的。
     在曹昂没有入主荆州前,与荆州诸族的人有所来往,黄月英是提过不少好建议的,恰是这样,使诸葛亮的名望在荆北传的很快。
     而在曹昂入主荆州后,以强硬姿态征辟他到征东将军府,黄月英是没少劝说诸葛亮的,不然的话有些事是否会发生,即便是诸葛亮也不确定。
     毕竟在诸葛亮的心底,对曹氏是带有情绪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荆南、荆北的种种经历,使得这种情绪,没有再出现在对曹昂身上。
     尤其是曹昂格外重用诸葛亮,将军屯、军工、军屯学诸事移交到诸葛亮手中,黄月英也是在幕后帮衬其分担些压力的。
     此事外人不知,但诸葛亮却很清楚。
     “辛苦了。”
     诸葛亮有所感慨时,诸葛瑾对黄月英道。
     对这位弟妹,诸葛瑾是很满意的。
     毕竟自家弟弟什么脾性,诸葛瑾是清楚的,二人能把这个小家经营好,其弟妹是出力不少的。
     尤其是在诸葛亮迎娶了黄月英后,诸葛一族在荆州诸族中的影响增多,诸葛瑾知道在不为人

第124章 潜伏之路(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