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方势力而言,涉及到战略层面的布局与推行,出现分歧甚至争执,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君臣之间,臣子之间,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考虑的问题自是有差异的,而这就会导致分歧与争执出现。
更别提在这之中,还有一些揣着私心,表里不一的去说去做什么,这是会使形势出现偏移的。
如此就极考验上位者了。
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甄别出哪些是利于大局,哪些是破坏大局,在此基础上要凝聚大多数,打击少数派,继而使所谋战略部署,得以在分歧与争执下,以较稳的趋势推进下去。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世间的事,只要牵扯到人,就必涉及到利,谁都很难确保在利益下,能始终守住那颗本心。
很多事坏就坏在这上面了。
在襄阳发生的事,同样在许都也上演着。
阮瑀所写那篇檄文,在许所生影响仍在持续,毕竟这指向的不止袁绍一人,而是整个汝南袁氏,其背后蕴藏的深意太多了。
袁绍、袁术能于乱世纷争下崛起,靠的就是汝南袁氏累世积攒的名望及底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二人绝不会有那般势头,更别提受二袁相争下,将其他诸侯势力及众多宗族给牵扯其中。
曹操这样做,想打败的不止袁绍,还有汝南袁氏那样简单,这更是对一批士族阀阅的试探。
此事,曹操考虑了很久,也做了诸多权衡,最终还是下此决心要做的。
明明机会摆在眼前,他要是不做的话,是会后悔一辈子的。
尽管在此之前,曹操做过这种试探,且以兖州之乱宣告结束,但这一次不一样了,形势也有大变了,曹操想再尝试一次!!
如果这次能成的话,这对他,对谯县曹氏,都会带来深远影响的。
“某这一病啊,许都内外还真是够精彩的。”
许都,丞相府。
曹操斜倚着凭几,目光微眯,似笑非笑的看向郭嘉,“某就奇怪了,为何有些人不知何为怕呢?”
“那是因为触碰到他们的利了。”
迎着曹操的注视,郭嘉撩撩袍袖,神情自若道:“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立足于世的根本,就是宗族之利,个人之利。”
“恰是因为有这些利,他们才会有所持身份与地位。”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依着他们的才能,仅凭举荐,甚至从黎庶之中,遴选一些都要比他们强百倍,千倍。”
“哈哈!!”
曹操抚掌大笑起来,那笑声,丝毫没看出有病的迹象。
“奉孝啊奉孝。”
笑着,曹操伸手指向郭嘉,“汝此番言论,若是传扬出去,不知会叫多少人记恨啊。”
“嘉不惧。”
郭嘉却满不在乎,“有丞相在,即便有再多人记恨,他们也只敢在心中记恨,却不敢表露出丝毫。”
曹操露出欣慰的神色。
对郭嘉这等态度,曹操是很满意的。
如果在这许都,在这朝堂,能多一些像郭奉孝这等态度的,那他又何至于会如此累呢?
对于那些尔虞我诈,曹操早就疲惫了。
倒不是这些算计,叫曹操承受了多少压力。
实则是,这其中有不少,曹操一眼都能看出,但却要装作看不出,不知晓,这让曹操感到心累。
曹操不怕遇到对手,尤其是本事了得的,真能遇到这种,曹操会越有斗志,毕竟这才有意思嘛。
可偏偏这种对手却很少。
曾几何时,曹操遇到过一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大势在无声下改变,这种对手就少了很多。
“奉孝,汝觉得某给子修的担子,是否过重了些?”
本聊着许都及朝堂之事,可曹操却话锋一转,聊到了在襄的曹昂,他的嫡长子,对于这种变化,郭嘉没有丝毫奇怪。
“明公何出此言?”
郭嘉虽知曹操何意,但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阮元瑜的那篇檄文一出,天下震动是在所难免的。”
曹操撩撩袍袖,看向郭嘉说道:“这一战的成败,不止关系到北方归属,更将影响到天下大势。”
“某这边就不提了,子修那边,压力本就不小。”
“对内是各项新策诸规,军改,对外呢,江东的那猘儿就不提了,是恨不能将子修给生吞了。”
“在北之战一旦打响,孙文台的这个嫡长子,肯定会有所动的。”
“这还不算完呢,对益州及汉中的攻略,对交州的震慑,说句实话啊,子修承受的压力,可一点不比某要小,甚至更大,毕竟子修太年轻了。”
“长公子虽年轻,然其心性沉稳,处事不躁,已颇有明公当年之风。”郭嘉含笑对曹操说道。
“呵呵…”
听到这话,曹操笑出声来。
对自家长子,曹操是太满意了。
别看在人前啊,曹操动不动还会一口一个竖子的叫着,但那骨子里的骄傲与自豪,明眼人都能瞧出来的。
在麾下心腹面前,提及曹昂,曹操从没叫过竖子,而是以表字直称,别看曹操没有说什么,可这细微之处却透出曹操的态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正事。”
曹操轻咳两声,继续道:“在维系对许既定所需下,还要开辟对河南尹、济南国两地输送,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啊。”
“尽管在这些年,子修在荆豫徐扬四州治下,兴军屯与民屯皆见成效,这使得粮食有不小增幅。”
“可子修节制的诸州,特别是那些军队,本身消耗就是不小的,如何平衡好这些,还要预防突发状况,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征东将军府上下没有分歧,都紧密围绕在北战事影响下而变的局势运转,这……”
讲到这里,曹操轻叹一声。
此刻的他在想,对自家长子,是否太过严苛了。
“明公所忧,不无道理。”
郭嘉见状,讲出心中所想,“但嘉觉得,这件事要交给别人,那肯定是不好的,但要是长公子的话,那就不同了。”
曹操看着郭嘉,没有说话。
“在世人眼里,长公子有今日之势,那全是仰明公之庇护与帮衬。”
郭嘉正色道:“可真实的情况,在长公子领南阳太守之际,在增节汝南、庐江两郡前后,明公对长公子的帮衬是有的
第135章 出征(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