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二出现了,于是周别出现了;雪见出现了,于是陶姜出现了。
周别和陶姜不是同时出现的,周别说他是第二个出现的,因为找到他的人是行临。陶姜也是被行临带回宅院的,与周别汇合。
不论周别和陶姜出现的前后顺序是否精准,至少在他俩认为就是这样的,跟乔如意的视觉顺序一致,先周小二,再雪见。
行临成了特例。
但行临并不认为自己是个特例,他反问乔如意,“那有跟你长相一样的人吗?”
这次把乔如意给问住了,但她反应也快,“或许就是因为我引发了这场幻境,所以我就是个例外呢?”
“所以因由不是唯一,可能高臣长得跟沈确也不一样。”行临示意了一下画像,“毕竟画像里的人跟沈确长得不一样。”
乔如意陷入沉默。
高臣还没出现,不管是她还是行临的假定,都只是假定而已。
“可一旦高臣的长相跟沈确一样,并且沈确也出现了呢?”乔如意再度质疑。
行临四两拨千斤,“那也说明不了什么。”
乔如意无言以对。
就是那种觉得自己的推断没错,可又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撑的感觉。
周别在旁叹了口气,“我倒希望高臣跟沈确长得一样。一来,也算是捞回来一个,那剩下的鱼人有咱们也有信心;二来……”
他示意了一下半遮脸的面纱,“这一天下来我感觉脸都快起疹子了,沈确也得尝尝这滋味。”
乔如意觉得“二来”才是周别的重点。
周别说,“回头我逛逛街,总能买到面具吧,我个大男人的戴着面纱多娘娘腔。”
陶姜忍着笑,“戴面具不是更闷?”
“闷不闷的是其次,形象更重要。自古英雄豪杰哪有戴面纱的?你看兰陵王,再看杨过……”
乔如意忍不住笑出声,行临也在抵着额角忍笑。
是难为这孩子了。
几人正说着呢,就听屋外有人扬声,“两位娘子可在屋中?”
四人停了交谈。
乔如意一听,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陶姜,“咱俩?”
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陶姜点头,刚要应声,就见行临微微抬手打断。他起了身走出屋子,乔如意就听他问来人何事。
那人先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商队的人,告知大行首已在雅字间设好茶水像两位娘子赔罪,请屋中诸位赏脸一聚。
等行临再进来时,手里还拿了邀帖。乔如意接了过来,陶姜也凑过来一同看。
对折帖子,帖子上竟还有熏香的气味,古人爱香,尤其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香气更是浓郁。帖子上字迹虽不及文人娟秀,却也周正规整,落款留有主人印章。
看得出很是重视。
“古人做事讲究啊。”乔如意由衷叹道。
陶姜也是感慨,“没有短讯微信啊,要写这么多字,还得用毛笔。”
帖中邀四人。
郑重相邀,谁也不好缺席,而且这位大行首,他们还是想见见的。
雅字间在茶肆二楼,白天那会乔如意上楼看过一次,有多奢华算不上,但面积不小,设有圆形茶桌,能坐下八九个人的样子。
叫做雅,那就不能白叫了这个字,虽说拿到现代就是个小包,可博古架上珍贵古董、墙上张贴名家字画,和来自江南的藏衣兰花,幽幽芳香里都散着一股子雅,有别于如今流行的浓烈熏香之气。
四人到时,大行首已经恭候多时了,见人来便起身相迎,一同前来的还有雪见,虽说没主动上前,但也起了身。
乔如意和陶姜走在前面,后面跟着行临和周别,像是俩保镖似的。
大行首甚是谦虚,连连作揖礼,“几位贵人肯赏光前来,荣幸之至,快请入座。”
四人回了礼。
来之前行临简单粗暴地给三人普及了一下基本礼仪,三人照葫芦画瓢下来也倒是有模有样。
雪见瞧见乔如意和陶姜没过多表示,倒是多看了行临几眼,周别戴着面纱吃亏,雪见的视线没怎么在他脸上逗留。
茶席上的丰富。
香茶、香甜蜜瓜还有各种果子。茶点是茶肆的特色,这大行首倒是把果子的种类都包了。
大行首性子直接,见着他们后便开门见山了。
“听闻今日小女得罪了两位娘子,彼此间动了火气,在下特意今晚摆下茶席向贵人们赔罪。小女平日骄纵惯了,一切在我管教不当,还望贵人们海涵。”
原来大行首白天不在店里,等回了店就听下人提到了雪见与人起争执的事。
下人汇报的同时,大行首也看见了手下肿着一根手指的惨状,暗暗冒了一脑门子冷汗,又得知这力道竟出自一个姑娘家,更觉事情不简单。
便命人暗自跟店小二打听,小二嘴严,那四人的情况抠不出半点有用信息来。
倒是从账房先生那里打探出一二,说那四人身份尊贵,轻易得罪不的。
大行首又不是傻的,账房先生的话虽不多,但字字关键,加上店铺掌柜的竟将主屋给了他们,要知道这家茶肆掌柜绝非长袖善舞之人,他也不是每次来都能见到掌柜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重要的是,从雪见口中还得知他们在寻找有能之士。
大行首经常出入长安城,知道京城高官贵门有寻幕僚的习惯,如此,他就多少能猜出几位身份来了。
如果来自长安,那自是不能得罪的。
大行首主动为四人倒了茶,把恭敬歉意的话尽数说了,主打一个出手不打笑脸人。
“本该设宴致歉,但在下听说了此事后倍感过意不去,便先行摆茶,明日设宴再向诸位郑重道歉。”
乔如意开口,“令媛得罪的是我朋友,这件事还要看我朋友的态度。”
大行首微微一怔,没料到乔如意会这么说。在他认为,刚刚那番话足够立马得到一声无妨,毕竟身在他乡,猛虎斗不过地头蛇。
但他很快反应过来,夹了果子殷勤地放置陶姜手旁的盘里,“是在下考虑不周了,该是问娘子意见的。”
陶姜眼皮缓
第89章 大行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