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云贵高原的夏日,天气并不十分炎热。然而,此时的清廷贵州巡抚李宗羲却已焦头烂额。
     清廷既要赔偿洋人巨额白银,又要练兵以剿平贼寇。
     而江南已然沦为战场,四川全境也已沦陷。失去这两片重要的赋税之地,清廷只能加大对其他控制区的搜刮力度。
     云贵地区本就土地贫瘠,百姓生存艰难。
     在清廷的苛政之下,民众生活更是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暴乱此起彼伏,局势愈发难以控制。
     其中,以苗人为代表的弱势民族,更是到了几近无法生存的境地。
     自明朝起,大量汉人涌入云贵地区,推行“驱苗占田”政策,众多平川良田被汉人占据。
     满清延续了这一政策,苗人、侗人、瑶人等弱势民族被驱赶到更为偏远、环境恶劣的山顶和野山之中。
     并且,在清廷征收钱粮时,地方官吏对待这些弱势民族的手段极为残酷。
     数年前,贵州东部的镇远府、石阡府等地爆发了以苗民为主的“榔军”起事,后被清廷镇压。
     但近两年来,情况变得愈发诡异。一股神秘势力在贵州各地串联,创建了“公平会”。
     他们宣扬人人平等、民族平等、土地均分、徭役付酬、减轻赋税等理念。
     与贵州多如牛毛的各种会、教不同,“公平会”并不以民族、宗教、地域区分。
     无论汉、苗、侗、瑶等民族,还是天主,佛道等信仰,只要是底层百姓聚集之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无论是集市的街道上,山寨的晒谷场;还是芦笙节、三月三的人群中,只要人多的地方,“公平会”的成员就会出现。
     他们传唱歌谣、演出戏剧,内容皆为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民众。
     “公平会”开始在各村各寨招收会员,建立组织,并秘密训练人员。
     起初,他们并不直接与清廷官府对抗,而是鼓励百姓采取躲避、不合作等方式进行软对抗。
     因此,清廷官府开始并未在意,只当是活不下去的乱民逃避徭役和赋税,这类事情年年都有。
     直到咸丰四年(1854年),“公平会”的势力已蔓延至贵州东部的镇远、黎平、铜仁、石阡、思南等所有州府。
     当地官府曾抓捕过“公平会”相关人员,发现这些人员来源复杂,涵盖各个民族,且该组织有一套严密的纲领和架构。
     这与以往单独民族,或贫民自发的暴乱截然不同。
     以往的暴乱往往带有强烈的报复性、无差别攻击和劫掠性,参与者各自为战,更像是松散的联盟,而非有组织的团体。
     清廷通常能通过各个击破、收买一方打压另一方,或转移矛盾,引发民族纷争等手段,平息这些暴乱。
     但此次“公平会”跨越了民族、宗教和地域的界限,将矛盾直接指向官府士绅与贫民的分配不均的问题,这让李宗羲嗅到了一丝熟悉的气息。
     咸丰五年初,镇远官府抓获一名“公平会”会员,从他口中得知一整套西军的纪律与制度,李宗羲终于确认了对手的身份。
     “公平会”背后,正是已盘踞四川,当前正在大举进攻两湖地区的西贼。
     怪不得他们有源源不断的经费和人员。
     得知事情的严重性后,三月,李宗羲从贵阳调派三千绿营兵,前往“公平会”活动最为猖獗,且主要为苗

第272章 野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