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沙城东城墙之上,曾国藩神色凝重。
     只见胞弟曾国荃领着数千溃兵,狼狈不堪地涌进长沙城。
     不久,阿弥岭的周凤山、水师的黄翼升也先后逃入城中。
     经清点,阿弥岭损失不到千人,其余兵力皆随周凤山撤进长沙。
     而水师战船,尽被西贼击毁或缴获,仅数百人侥幸入城。
     不过,水师本就与西贼实力悬殊,曾国藩对此,倒也未觉太过意外。
     最令他痛心的,是五里牌之战。
     五里牌原有的守军,加上曾国荃、李元度带去的援军,共计九千余人,此番逃回城内的不过三千余人。
     曾国荃肩部被刺刀划伤,医生正在紧急救治;李元度却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此前湘军好不容易鼓起的士气,经此一役,如遭当头棒喝。
     整个长沙城士气低迷,人心惶惶。
     那些曾喜欢吹嘘、夸耀勇武之辈,在西军犀利战力面前,终于认清了双方差距,不敢再轻易与西军言战。
     到了下午,数只风筝从西军阵地腾空而起,下面吊着小袋子。
     当风筝飞到长沙城头,捆绑小袋子的火线燃尽,百来封信如雪花般飘进长沙城内。
     长沙城内读书人众多,自然不乏读信之人。
     原来,这是左宗棠写给曾国藩的书信。
     左宗棠见湘军死伤惨重,念及同乡情谊,心生怜悯。
     故将湘军的死伤人员,安置在东门外五六百米的野地里。
     他在信中恳请曾国藩,派人将这些人接进城,妥善收殓安葬死者、医治伤员。
     信中写道:
     
     致曾涤生书
     涤生麾下鉴:
     烽燧蔽日,血沃岳麓;湘流呜咽,魂断残阳。
     两军交兵,各为其主,然恻隐之德,圣贤同遵。
     贵部将士浴血鏖战,力竭而败,诚为壮烈。
     今有数千死伤者委顿东门,创痍遍野,哀鸿彻天。
     我军野戍荒郊,药石匮竭;而长沙城内,医馆充盈,棺椁齐备。
     公若存仁恕之心,当速遣人收殓亡者,疗治伤者,免其曝骨于野,存者饮痛待毙。
     宗棠本湘阴鄙士,桑梓情切。 睹乡亲子弟枕骸锋镝,枉作劫灰,五内如焚!故犯锋相告,为争士卒一线生机。
     若公执意闭城相拒,坐视同乡血化磷碧,冤沉湘水。
     则天下皆见:曾国藩者,假仁饰义于庙堂,豺狼嗜血于黎庶!
     昔孔圣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公素以理学自诩,今暴虐若此,岂非自绝于圣贤之道?
     我军旌旗所指,本为除腐朽之清廷:苛政剥民若刍狗,谄夷赔款如弃屣!
     凡西军过境,秋毫勿犯;田亩还民,赋税减免。
     所求者,共和昭日月,平等贯乾坤,使耕者廪实,幼者蒙庠。
     公纵顽抗天兵,忍见湘楚父老,永堕水火耶?
     存亡决于俄顷,仁暴判在公心。星火燎原,岂嗜血能遏!
     天视民听,在公一念;若开城恤伤,犹可全令名于后世;若铁肠拒命,必留恶谥于汗青!
     涕泣陈词,惟公裁之。
     顺颂戎安。

第295章 骂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