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次日,萧云骧安排军情局相关人员,护送曹伟人返回安庆府,他自己则与赖汶光继续乘船,沿江而下。
     经过两日行程,18日傍晚,他们抵达了田家镇。
     田家镇是长江沿岸的重要集镇,原本有数千人口,阡陌纵横,商业十分繁华。
     长江流经此地,江面陡然收窄至约500米。
     北岸是高300400米的松山,山上植被繁茂。南面半壁山与松山隔江对峙,形成“龟蛇锁大江”的险要态势。
     东西两侧还有黄泥湖、马口湖拱卫,易守难攻,是长江中游兵家必争之地。
     1853年,田家镇被大平军占领;1854年,被青军夺回;今年,又被西军攻占。
     由于多次易手,战事不断,兵灾反复肆虐,当地百姓死的死、逃的逃。
     原本繁华的大镇,如今只剩三四十户人家,人口仅两三百,其余全是驻军,俨然成了大兵营。
     听闻萧云骧到来,在此驻防的林凤翔、第一师师长吉文元等高级军官,将萧云骧和赖汶光等人,迎进位于长江北岸松山山腰的大帐。
     赖汶光带着参谋们先去布置地图。
     萧云骧则站在大帐前,俯瞰长江,眼前是一幅雄浑壮阔的战地画面。
     松山岩壁陡峭如削,赭褐色砂岩在烈日下裸露,裂隙间松柏盘根错节、斜伸而出。
     山风拂过,松涛如海涛,或许这就是松山得名的缘由吧。
     对面的半壁山,宛如青铜巨斧劈入江心,千仞绝壁直插水面,山体阴影将南岸江面染成墨绿。
     狭窄的长江河道中,浊浪翻滚,如万马奔腾,江水撞击岩壁,溅起丈高的水雾。
     江心残留的铁索,在激流中时隐时现。那是去年大平军拦江铁链被青军熔断后,锈蚀的铁环,仍缠结在暗礁上。
     松山和半壁山的西军炮台上,突然传来数声炮响,升起数缕硝烟。
     炮声惊起成群乌鸦,如黑云般掠过江面。
     十来艘被击毁的青军战船,桅杆斜插在浅滩上,烧焦的船板被锁链系住,随波浪起伏,好似溺水者的手臂。锈蚀的炮管,半埋在泥沙之中。
     夕阳将江水染成熔金,粼粼波光闪耀刺目,如同撒落的万千刀片。山谷中却已暮色降临,水汽凝结成青紫雾霭。
     远处的东南天际,黑云如浓墨般翻卷,闪电似金蛇撕裂云层,闷雷滚滚而来,与半壁山的回声相互激荡。
     一时山河震颤,仿佛战鼓敲响。
     一队西军水师战船,正驶向岸边码头,准备下锚停泊。
     水师士兵拉拽船只的号子声和呼喊声,在滚滚江水的轰鸣声中,几不可闻。
     数骑西军探马沿着山道向大帐奔来,马蹄声惊起岩缝中栖息的草枭。
     草枭张开翅膀,掠过残阳,飞向被暮色和乌云吞没的东南天际。
     面对柴桑府方向的山腰缓坡和山脚田野,是西军军营。
     军营外围,是由栅栏、壕沟、了望哨和拒马等构成的寨墙,里面为休息的帐篷、储存物资的仓库等设施。
     数个军寨互为犄角,铺满因战乱被百姓撂荒的田野,延伸十里。
     此时,军营中升起的袅袅炊烟,与傍晚升腾的江雾混成一片。
     萧云骧目睹此景,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想吟诗一首,装个逼。但他向来不擅长此道,琢磨半晌,硬是没想出合适的诗句来。
     正当他抓耳挠腮时,身材瘦小、眉目清秀、文质彬

第344章 双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