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萧云骧扫了眼信件封面规格,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他快步走到书房角落,掏出钥匙,打开一个小柜子,取出一枚专用印鉴。
     这封信是五星标准,代表着西王府的最高机密。
     除了萧云骧和枢务堂几位要员,再无人有资格查看。
     他先凑近信封,仔细检查火漆封缄,不放过任何拆封痕迹。接着认真对比印鉴纹路与手中印鉴。
     确认无误后,他缓缓打开信封,仔细核对信中签名。
     随后,他从书架拿出一本金圣叹点评本的《水浒传》,开始翻译信中密码。
     西军密码本会定期更换,这本流行小说,正是西军当前所用的密码本。
     此时,赵烈文中午回家,陪家人吃饭去了。
     书房里,萧云骧端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翻译密信。赵无忌则安静坐在一旁椅子上,如沉默雕像般,耐心等待。
     这两封密信都来自渝州。一封是科学院祭酒徐继畲发来的,另一封是军工局总办丁拱辰的汇报。
     徐继畲的信,主要讲科学院对两种绝密药物的研制进程。
     先说青蒿素,在萧云骧提醒下,科研人员将黄花蒿(臭蒿)新鲜茎叶阴干后粉碎,避免曝晒致成分降解。
     然后,把粉碎的黄花蒿在室温下用乙醚浸泡48小时,过滤后用低温水浴蒸馏法,回收乙醚,得到青蒿素粗提物。
     之后,从石英砂中经盐酸活化提取硅胶,制成硅胶吸附柱。
     将粗提物溶解于少量乙醚,注入硅胶柱,再用乙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洗脱,收集含青蒿素的馏分。
     把洗脱液浓缩后低温静置,析出针状无色青蒿素晶体。
     科研人员把晶体磨碎,加入淀粉和蜂蜜作黏合剂,用薄荷粉调味,压制成直径5mm的药片,每片含50100mg有效成分。
     药片外裹蜂蜡层,装入竹筒密封,便成了便于携带、适用于部队在热带雨林行军作战时,治疗疟疾的药物。
     而且,经感染疟疾的自愿患者测试,治疗效果显着。
     目前,他们在扩大种植苗圃,规范工艺流程,尝试规范化生产,筹备建立生物制药公司。
     同时,通过大量研究实验,确定疟疾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按照萧云骧要求,徐继畲联合医学院,制定出热带雨林行军作战特有的卫生规范。
     比如,清除营地周围积水,减少蚊子滋生;
     发放薄布蚊帐,供士兵夜间休息防蚊;
     加强士兵卫生教育,要求饮用开水、不食生冷食物;
     保护和净化营地水源,用明矾沉淀杂质等。
     然而,另一种药物,青霉素的进展不太理想。
     科研人员从霉变食物,如柑橘、面包表面刮取青绿色霉菌,用土豆蔗糖培养基培养。
     每天通入经棉花过滤的干净空气,发酵7天后,用活性炭吸附发酵液,再用醋酸洗脱。
     洗脱液用乙醚萃取,浓缩后得到黄褐色青霉素粗品。
     但再无法结晶提纯,只能用粗品直接治疗伤口感染。
     虽效果显着,但处于实验阶段,且废品率高、产量低,亟待优化,还有部分患者出现过敏症状。
     但即便如此,萧云骧仍欣喜若狂。
     接着,他看了第二封丁拱辰的信。
     信里汇报仿制德莱塞针发枪,已成功并投入量产。
     但刚起步,生产规模小,年产量不过几千支,不足以替换西军现有的武器。
   

第363章 青蒿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