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话说董天宝负伤归来,被紧急送往新野城中的一家医馆。
     坐馆大夫立刻为他卸下铠甲。
     只见他左肩的掩膊虽被铅弹击穿,所幸内里棉甲挡住了大部分冲击力。
     弹头并未深入体内,只是在其后肩留下一个血洞,弹头清晰可见。
     医者小心翼翼地将弹头取出,清洗伤口,细致包扎。一直忙到午后,方才完成。
     董天宝走出医馆,抬眼望去,只见整座新野城已是一派备战景象。
     团练兵士列队登城,县令亲自出面,号召百姓出工出力,筹集粮草、修缮器械。
     人群忙碌,气氛紧张,整座城仿佛被一只无形之手,推入了战争的漩涡之中。
     但他心里明白,这城不过方圆六七里,城墙高约八米。
     守军更是清一色的团练——平日设关卡、收税银、欺压灾民尚可,若真要与那如狼似虎的西军对阵,恐怕是凶多吉少。
     于是,他一方面派人快马加鞭赶往南阳府求援,另一方面派出大量探马,密切监视西军动向。
     好在探马回报,西军攻破新甸铺后,并未继续北上,而是就地休整。
     次日,前方又传来消息,西军已整顿队伍,转向东南而去。
     董天宝虽不知其意,但西军远离新野,终究是件好事。
     又过了两日,新甸铺镇已不见西军踪影,连那些狡猾的哨探也尽数撤离。
     团练哨探进入镇中,只见绿营军营寨被彻底摧毁,而民房却一间未损。
     询问镇中来不及逃离的百姓,才知西军只是在镇上住了几日,便自行撤离,并未劫掠财货,亦未残害人员。
     董天宝心中稍安。四五日后,他的伤势已然痊愈。
     此时,探报传来:西军已至新野东北百余里的唐县。
     更令人震惊的是,西军竟将襄阳府的守军全部调离,如今那里只剩些民兵、自卫队,连一个正规军都不剩了。
     董天宝闻言,心中疑虑顿生。
     团练指挥所设于县衙东侧的一座官衙内。
     正厅一座为五间七架的硬山式建筑,屋顶灰陶筒瓦年久失修,已泛青黑,檐角神兽残缺一耳,显出几分破败之感。
     东西厢房也被改作军用。西厢窗棂钉满木板,仅留碗口大的了望孔;东厢门廊堆满沙袋,屋内传出兵器碰撞之声,气氛紧张。
     正厅中央的柏木长案上,铺着南阳府地图,边上是一座黏土捏制的新野城防沙盘,四城门、白河渡口等关键要点一应俱全。
     北墙高悬“忠勇可风”的鎏金匾额,乃豫省巡抚英桂亲笔所赐。
     匾下关帝像端坐,眉目低垂,似在静听人间私语。
     三炷新香方燃,青烟一缕,袅袅如丝,自炉中升起,盘旋而上,宛若董天宝方才低声许下的愿语,尚未散尽,仍在檐角徘徊。
     窗纸新糊的冰裂纹格窗,透进稀薄天光,北风掠过时簌簌作响。地面方砖沁出阴冷潮气,唯沙盘周围数块砖,被靴底磨得发亮。
     董天宝立于沙盘前,来回踱步。身旁站着他的胞弟董天佑。
     “大哥,”董天佑试探着开口,
     “我们能不能趁机南下,去襄阳府去捞一票?这半年西贼在襄阳府积攒了不少财货,弟兄们也该尝点甜头了。”
     董天宝停了下来,盯着地图,一动不动,仿佛未曾听见。
     “大哥!”董天佑急了,“下面弟兄们,可都是这个意思。”
     董天宝这才转过身来,目光冷峻。
     “董天佑,我问你,李绣成是个草包么?”
     董天佑一怔,随即答道:“当然不是。”
     李绣成巧取汉中,攻陷

第375章 快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