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秋意渐浓。晨风微凉,薄雾如纱,尚未散尽。
新野城团练指挥厅内,萧云骧终于等来了他要见的第一人——汉中府知府马瑞庭。
早在从江城动身之前,他便已遣人分别奔赴常沙与汉中府,命丁保桢与马瑞庭前来新野汇合。
如今,马瑞庭率先抵达。
马瑞庭,字子安,年四十五。身形中等,面如冠玉,蓄一缕长须,举止温文,言辞有礼,颇有儒士风范。
他自汉中启程,沿汉水而下,至郧阳登岸,再转道新野。相较从常沙出发的丁保桢,他的行程要短上许多。
萧云骧在指挥厅的侧房接见了他。
房中陈设简朴,中央摆着一方桌,四角各置条凳。墙上挂着几张军用地图,靠墙处还有一张书案,案上摆放着几份卷册。
角落用布帘隔出一方空间,帘后是一张行军床,那是萧云骧的休憩之所。
赵烈文端来热茶,轻声道:“两位慢用,我在外间候着,有事请唤我。”说罢,他退至隔壁,继续处理事务。
“子安,一路可还顺利?”萧云骧端起茶盏,语气温和地问道。
马瑞庭轻抚胡须,语调从容:“回大王,一路沿汉水而下,沿途商镇林立,不过是晓行夜宿,倒也无甚波折。”
此时的西王府,在人烟稠密之地,并未设立专门接待出差官吏的驿馆。而是从各地遴选数家遵纪守法、信誉良好的客栈,作为接待点。
官吏可选择官府指定客栈,也可自由选择其他客栈。差旅费只要不超限额,皆可报销。
因有官府背书,这些客栈多受旅人青睐,也乐于接待西王府官员。
当然,偏远地区仍设有驿馆,但已不再专供官吏,普通旅人也可入住。
西王府的官吏并无统一官服,外表与寻常旅人无异,反倒不引人注意。
萧云骧听罢,并未多言,而是直接问道:“那沿途治安如何?”
马瑞庭依旧不紧不慢,缓缓答道:“大王,所谓盗匪,除极少数穷凶极恶之徒外,大多皆是饥寒交迫、无以为生的百姓。”
“若能通过劳作养活家人,谁又愿冒绞刑之险,去做那打家劫舍之事?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便是此理。”
萧云骧早已习惯了军中直来直去、不加修饰的谈吐。此时听这番迂回婉转之语,心中略感不适。
但想到马瑞庭出身文人,脾性温厚,也就释然,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如今我们不仅推行均田之政,也在各地广开工坊。”
“以汉中府为例,因历来为桑蚕与棉麻产地,新办了数家纺织工坊,用工数千,多为本地百姓。”
“此外,矿务总局在略阳县勘得一处大型铁矿,现正筹建采矿场,届时又可提供数千岗位。”
“至于碾米、榨油等小作坊,亦随蒸汽机普及,而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凡有手有脚之人,无论男女,皆可觅得一份工,养家糊口。”
“至于少数胆大妄为之徒,若无饥民相从,几个衙役便足以应对,大王无需忧心。”
萧云
第377章 乡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