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6章 惶恐与希冀[1/2页]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狂野乌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翌日,晨光初启,霜风如刀,天边泛着淡青,雪花如烟如雾,悄无声息地飘落。
     南阳城外,大军已然开拔。
     近卫第七师一万四千余人,如一条蜿蜒的黄龙,穿行在白雪与晨雾之间,向西挺进。
     红旗猎猎,号角声声。漫天雪雾中,萧云骧身着军装,立于南阳西门城墙上,目送大军出征。
     此时已入冬季,雪势频仍,将士们将翻越崎岖山道作战,其艰难可想而知。
     “大王,我们走了!”
     清瘦的李绣成与魁梧的陈坤书,在城下向萧云骧敬礼。待他回礼后,二人拨转马头,汇入滚滚铁流之中。
     将士们望见萧云骧立于城墙之上,送大军远行。
     他们未曾停下脚步,也未发出喧哗,只是不约而同地回头望他一眼,便毅然踏入风雪之中。
     雪花落在他的帽檐与肩头,他未曾拂去,如一尊静默的雕像,任由雪花覆满全身。
     他没有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该说的话、该讲的道理,早已由报纸、各级军法官与军师讲明。
     今日前来,只为送送袍泽兄弟。
     将士们也无人上前搭话,只是静静回望他一眼,便转过头去,奔赴那生死未卜的战场。
     如此过了两个小时,大军已尽数出城。
     萧云骧轻轻拍去身上的积雪,转身回到唐王府指挥所,唤来负责后勤辎重的梁启贤,以及丁保桢与马瑞庭。
     “稚璜、子安,”他凝视二人,“你们二人先协助梁军师,负责大军后勤,待打下关中后,直接上任。”
     “你们虽非军伍出身,但既在西北任职,便应熟悉军务,尤其是后勤。此番既是任务,也是一次历练。”
     二人肃然应诺。
     梁启贤望着赵烈文、卢岭生等萧云骧随从正在收拾行囊,关切地问:“大王,这就要回江城了?”
     萧云骧摇头:“我要先去北面的鲁阳关,再转往裕州看看,才能放心。然后自裕州回江城。”
     梁启贤眼圈微红:“大王,分别数年,才刚重逢,又要离别,实在不舍。”
     萧云骧握着他的手,心中也不由泛起波澜。
     梁启贤是他在率孤军转战湖南时,在行军途中开办的第一届军法官、军师培训班的学员,是他亲手提拔上来的人。
     这些年,第三军主官来总部开会,都是李绣成前来,而他留守军中。
     细算下来,自从西军攻克渝州城,他与李绣成率部挺进川北之后,两人便再未相见。
     然乱世未平,尚非感怀之时。
     萧云骧想调节气氛,便忆起往日趣事:“你的薪俸,是不是还都买了吃的?”
     梁启贤原本嗜吃食,且孤身一人,无甚牵挂。
     西军每发放津贴,他总是一文不留,全换成食物,袍泽们常拿这事取笑他。
     而他也不恼,反倒笑别人看不开。
     此刻听萧云骧提起旧事,他心头一暖。
     “唉,不成了。如今成家了,有妻儿要养,不能像从前那般逍遥了。”他故作苦恼模样。
     两人相视一笑,冲淡了几分离愁。
     待赵烈文等人收拾妥当,萧云骧便与三人辞别,带着护卫营,出南阳,一路向北而去。
     他们沿白河边的官道前行。
     河岸已结薄冰,芦苇枯黄,随风摇曳。不时可见村民在割芦苇,听见马蹄声,便条件反射般躲进芦苇丛中。
     沿途村庄多为低矮夯土草房,黑灰一片,清晨竟无炊烟。偶有农人见马队到来,也是翻墙钻巷,避之不及。
     到了老河滩,只见河面开阔,雪覆沙洲,远处几只野鸟振翅飞起,掠过未结冰的河心,留下一串涟漪。
     官道行人稀少,一行人策马急行。中午时分,抵达名为石桥镇的小镇。
     到了镇外,萧云骧下令众人下马,牵马缓步而入。
     小镇约有近千户人家,主街为纵横两条青石板路,街面终于见不少行人与商铺。
     起初百姓见马队到来,仍下意识逃散。待看清是黄军装后,方才停下脚步,退至街旁,探头观望,神色惊疑又好奇。
     南阳府刚解放,基层尚未整顿。萧云骧虽心中叹息,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牵马缓行。
     青石板的主街自北向南延伸,雪粒落在石缝间,踩上去“咯吱”作响。
     两侧屋舍多为前店后宅,灰砖黛瓦,屋檐低垂,挂着一溜冰凌。风过时,冰棱轻碰,发出清脆叮当,仿佛替街市报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名叫“老酒坊”的酒铺,里面飘出蒸糯米的甜香,热气在雪雾里晕开一圈圈白。
     坊主老周头裹着靛蓝棉袄,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映得他皱纹里的汗水闪闪发亮。
    &nbs

第386章 惶恐与希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