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萧云骧与李竹青在书房中议事。
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棂,将空气划开一道澄澈的光柱,细小的尘埃在其中无声浮沉。
对于天国的局势,萧云骧心下虽有几分惋惜,却并不萦怀。
他再明白不过: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欲成大事,终究要靠自己。
况且西王府的军政理念,从来就与上京殊途。
如今不过是暂且维持井水不犯河水之局。他日分道扬镳,几是定数。
他踱了几步,靴底轻叩方砖,站定对李竹青道:“仲卿,我意已决,亲赴赣省前线。总参谋部一切事务,暂由你统管。”
李竹青本就是西军副总参谋长,萧云骧与总参谋长赖汶光若皆不在,由他主持总参,名正言顺。
他并未推诿,只抬眼时,目光里含着一丝不解。
萧云骧便道:“眼下嘤弗人的联合舰队已与青庭勾结,不日便将大举来犯。赣省战线南北超过千里,且是水陆并战,情势之复杂。”
“以我军眼下传达讯息的速度,单靠左先生一人,恐难周详。”
他声音微微一沉:“况且,此番是我西军与西洋列强第一次正面交锋,我若不去,心实在难安。”
李竹青听罢,知是实情,不再劝谏,只将身子略向前倾:
“大王,您身系西王府之存亡绝续,绝不能有半分闪失。此行警卫,必须加强。”
萧云骧眉头微蹙,不以为意:“我平日居江城,出入有警卫排;外出巡视,亦有一个整编警卫连随行。”
“前次往南阳以北,甚至动用了警卫营。这还不够?”
“难不成要让整个保卫部,只围着我一人转?况且所到之处,自有当地部队承担外围警戒,何必空耗人力?”
西军保卫部属国民警卫队序列,受总参谋部辖制,编制为一团,专责护卫西王府军政要员及家眷,部长正由李竹青兼任。
这仅是明面护卫,尚有众多军情局探员暗中策应,则不在此列。
李竹青摇头:“非是要增添人数,而是要调派真正精干得力之人。”
“现有警卫连的同志,皆是各部队百里挑一的好手,忠勇与身手,自不待言。”
“却独独缺一位心思缜密、阅历深厚的军官居中统领,方能防微杜渐,洞察潜在的危险。”
萧云骧的脑中,顿时浮现卢岭生那张憨厚耿直的脸庞来。
若论舍身护主,他对卢岭生的决心与胆魄,没有半分怀疑;
可要说到察言观色、于纤毫处辨明险厄、防患于未然,这年纪与自己相仿的汉子,只怕还不如自己来得机敏。
他仍是摇头:“岭生很好,不必更换。我与他相处融洽,他自己也不愿离去。”
李竹青这才发觉萧云骧理会错了,忙摆手道:“大王误会了。并非要撤换岭生同志。”
“是想在外围警卫指挥岗位上,增派一位经验丰富的军官统筹全局。岭生仍领一个班,专门负责大王您的贴身警卫。”
萧云骧心下了然,暗叹一声。
他岂不知卢岭生忠肝义胆、身手过人。
但带兵管理确非其长,似乎他本人也志不在此。
前次南阳之行,他便有所察觉——那时那支警卫营,几乎算是他亲自在指挥调度。
想必负责保卫的李竹青,早已看出端倪,故有此提议。又为顾及他的感受,只说是“加派”而非“顶替”。
于是他问道:“听你此言,是已有了合意的人选?”
李竹青咧嘴一笑:“这个是自然,否则怎敢向大王进言。”
李竹青所荐之人,名叫敬翔,今年三十八岁,湘省郴州府人士,亦是天地会出身。却非李竹青一系的川省帮众,而是源自何禄旗下的湘南天地会。
早年做过镖师,走南闯北,阅历极为丰富。
大平军过境湘南时,他随何禄先投萧朝桂部,后一并归入萧云骧麾下,堪称西军最根正苗红的一批老骨干。
因作战骁勇,从排长、连长一路升至营长。
长沙血战中,与相军短兵相接,白刃肉搏,左臂中了一刀,伤及经脉,自此落下残疾。
伤
第418章 赏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