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章 可是我老了[1/2页]

哈哈哈,大明 微微的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肖五有了个妹妹叫做五月。
     为了防止肖五再去捡回来一堆的弟弟和妹妹,余令把肖五身上的钱全部收走了,并将肖五带在身边。
     为了防止肖五去借钱,余令给所有人下令,不准借钱给肖五。
     怕他去找小捡,余令还特意的让小肥去叮嘱小捡。
     京城的可怜人太多了。
     如果知道有个人舍得花五两银子去买可怜人,肖五将会遇到各种人,他们会讲各种各样的故事,然后把孩子卖给肖五。
     现实真的很扎心……
     有的家里已经有几个孩子,如果再来一个,还是个女孩,那这个女孩可能就不养了。
     最直接,也是听说过最多的事情就是,他们会直接把小婴儿放到洗脚盆里。
     这个问题很严重,有人还专门写书来抨击这个现象。
     书中言,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
     原因有很多,穷和吃不饱占大部分。
     他们要是知道京城有个慈善人,给钱,还能养活孩子,他们一定会把孩子送来。
     有钱拿,孩子还能有个活路。
     就算不给钱,孩子有条活路也是好的。
     顾全来了,望着他那张笑嘻嘻的脸,余令知道自己要干活了,得证明自己是不是真的敢杀人。
     “还有不到十天就过年了!”
     顾全故意把令信放在桌子上,确保余令看到了,然后才笑道:
     “这不是怕你闲着实在无聊么,衙署里有火盆!”
     “多大权限?”
     顾全笑了笑,低声道:“老祖宗说,只要你觉得有问题的,且证据查明的,可以直接杀,不用犹豫!”
     “就不怕我乱杀?”
     顾全摇了摇头,好笑道:
     “在这京城你能认识多少个东厂,一只手都数的清楚,况且到现在他们还不知道你会去东厂。”
     “总得有个章程吧!”
     “先清理吧,吃里扒外的先开始,我知道你肯定会说这个事情很难,到时候上面会有名单下来!”
     “让小老虎来帮帮我吧,我没人!”
     顾全笑了,没好气地笑骂道:
     “别想了,也别说没人,你这次来带了足足一百人,真要杀人用他们吧!”
     “有工钱不?”
     “自己想法子挣吧,对了,你要找的赵大学士我找到了,不过我劝你最好别去找他了,别搞的自己不愉快!”
     “为什么?”
     顾全看了一眼余令身后瞪眼的肖五,把脑袋伸到余令耳边,又极低的嗓门道:
     “听说大学士人痴傻了!”
     余令闻言一愣,轻轻叹了口气:
     “为什么?”
     顾全喃喃道:“哪有为什么,有人指认《国本攸关续忧危竑议》这个东西是他写的,妖书并非皦生光所作,吓的呗!”
     “《国本攸关续忧危竑议》这个是什么?”
     顾全似乎很讨厌这个东西,皱着眉头道:
     “国本之争的时候,说什么陛下喜欢福王,不喜欢太子,要立福王为太子这个事就是这里传出来的!”
     “有案牍存档么?”
     余令觉得这件事太有趣了,这不就是在控制舆论么?
     一旦舆论发酵,那就是众口铄金,不是真的也是真的。
     “有!”
     肖五望着说悄悄话的两人面露不屑,自己又不是听不见?
     见余令鼻孔微微张大,顾全知道余令对这件事有兴趣了!
     如今的余令就如那河边洗衣服的一群妇人,听说了一件她们都不知道的事,然后齐齐抬起了头。
     余令就是她们那个样子。
     顾全说完这些就走了。
     临近年底宫里又要忙了,这个忙不光是事情忙,而是为接下来的准备忙。
     皇帝的身子更差了,熬过这个冬,还得熬过开春,这都是坎。
     如今的皇帝老了,宫里的风也越来越大了。
     宫里有传言说…..
     说太子继承大统后崔文升要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无风不起浪,宫里也就那么大,尊卑之道如上下阶梯。
     这风起来了,那就说明这事就是有可能的。
     顾全不明白!
     谁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都说的过去,可这崔文升本是郑贵妃身边的亲信太监,他要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事是怎么传出来的?
     如果是真的,那太子真是全身软骨头。
     余令不知道顾全要忙这些事情。
     在顾全走后,余令带着肖五和曹变蛟去市面上买了些礼物,按照顾全给的信息准备去找赵大学士。
     有了曹变蛟这个京城通,余令很快的就找到了 赵府。
     西城,一个破落巷子。
     赵士桢在京城的成名之路是无数读书人朝思夜想的。
     因为实在太顺了。
     因为诗扇得皇帝赏识,布衣身份被召入朝,得见天颜,一跃成为鸿胪寺主簿。
     人们总是喜欢把自己没经历的事,没走过的路想的一帆风顺,春暖花开。
     他们认为赵士桢靠着诗词幸进。
     殊不知人家的书法号称“骨腾肉飞,声施当世”,他所题的诗扇号称一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朝中那些考出来的官员却不喜欢他,认为他是靠着“他途入仕”。
     如今赵士桢成了过往,这群人开始讨论余令。
     认为余令是靠着捡了几个人头的好运小子。
     京城有人羡慕余令,羡慕余令的成名之路一帆风顺。
     一个秀才居高位,一跃成地方上的高官和赵士桢一样,都是“他途入仕”。
     他们不知道在余令的这一帆风顺下全是密密麻麻的尸体。
     望着台阶上还没清扫的雪,余令知道眼

第34章 可是我老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