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下了一夜的雪。
天一亮,长安就有了活力,衙门开始敲门,吆喝人手扫雪。
小伙计打着哈欠,把“关板”一块块的搬走。
“壹、贰、叁、肆、伍、陆······”
随着关板一块块的搬走,铺子立刻就亮堂了起来。
这种门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店铺门开的更大更宽。
门开了,伙计们开始扫雪。
按照衙门的规定,临街商铺,铺子前的卫生必须由各家铺子自己负责。
包括扫雪,沟渠,以及各种尖尖。
长安的扫雪开始了。
按照惯例,余家在这个时候也会出来扫雪。
睡懒觉不行,这个家只有余令可以睡懒觉,闷闷都不可以。
因为睡懒觉是懒汉的象征,整个黄渠村都没有睡懒觉的人。
闷闷其实很不服,找爹说了几次。
老爹一句你哥读书读半夜,多睡一会儿长脑子,就把闷闷噎了回去。
读书最大,闷闷无言以对。
今日的余家安静的出奇,没人吆喝,也没有扫雪。
搓丸子的厨娘婶婶和陈婶婶时不时朝着后宅看一眼。
两人对视一眼后嘴角带着意味深长的笑。
茹慈和余令其实早就醒了。
家里的大公鸡最没有眼色,一声接着一声扯着嗓子在那里使劲的叫唤。
茹慈早就起来,开始给余令穿衣服。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穿着穿着,两人身上衣服突然越来越少了。
这一来就耽误了很长的时间了。
冬日的天本来就亮的晚。
如果今日是个大晴天,现在的时刻应该是日上竿头了。
陈婶都开始炸丸子,那就说明家里的人已经吃过早饭了。
应该是没开火,给钱去大慈恩前的小摊上吃的饭。
余家今日早晨是真的没开火,余老爹挨个给钱。
说什么临近年底了,让赵不器带着家里人去喝羊汤去。
如今大慈恩寺前的市场越发的兴旺。
临近年底,很多小商小贩都聚集在了这里。
不说面面俱到什么都有卖的,但过年需要的东西是应有尽有。
闷闷也从家里被赶了出来。
老爹知道她的事多,嘴巴又爱讲,她一定会去找茹慈嫂嫂把过去一年所见的都讲出来。
所以把闷闷赶出去家里清静一半。
望着闷闷牵着马离开,老爹痛苦的揉了揉眉心。
小时候石磙都碾不出来一个屁的人,这人大了,嘴巴却是烦人了。
老爹头一次觉得能说会道竟然会让人头疼。
大慈恩寺人来人往,菩萨其实也是过年的。
闷闷跟以往一样牵着马走进大慈恩寺,跟以前一样拿起鼓槌敲起了鼓。
鼓声响起,苦行小和尚慌忙跑了出来。
数个呼吸,七八个小和尚也齐齐的伸出了脑袋。
望着牵着马走进来的小娘子目瞪口呆。
牵马进寺庙,她不怕被打么?
一见是闷闷,苦行小和尚无奈的叹了口气:
“你为什么非要学你大哥呢,就算敲你也该去敲钟,晨钟暮鼓唤醒众生,这大清早的,你是要把人吓死!”
望着一排小光头,闷闷忍不住乐了起来。
“小苦,这都是你的师弟么?”
“我的弟子!”
闷闷闻言忍不住惊呼道:
“天啊,一年不见你都当师父了,你师父不打你了,你的课业都会啦?”
“可以啊,一年不见成高僧了,都有弟子了,当真让人刮目相看啊!”
苦行嘴角忍不住抽动着,他想把闭口禅的法门告诉闷闷,让她修炼去。
“明年我就要去周至的仙游寺了,大慈恩寺祖庭这边帮我找了几个弟子,去了那边好把过往的灰尘扫干净!”
“那你还会回来么?”
“不远!”
闷闷转身走到自己的小黑身边,从左右两边的小篮子取出数十本书。
望着上面盖着的印章,闷闷得意的捧起。
“给你的!”
“什么?”
“这是我哥在京城抄录的经书,是在一个爱书如命的官员家借来抄的,有宋朝的,有前元的,也有大唐的!”
“这真是好东西,我哥说那个人往后可能成为文宗呢!”
苦行慌忙接了过去。
随便一翻,他就知道这些是好东西,因为这些都是他没看过的。
唯识宗的传承太难,也就因为难……
所以,弟子少,书籍少,再加上长安这个战火地……
这些书都是余令从凉凉君家里抄录来的,自然是好东西。
按照凉凉君的说法,市面上常见的书是不能呆在他的书楼,唯有少见的才能占一席之地。
余令觉得很有道理。
他是书痴,这年头只要喜欢的东西和“痴”字关联上,其实就是重度的收集癖好患者。
你我都有拼年份,少见的比传承,若是孤本就比孤本是谁写的。
我有你没有,这才是收藏。
余令觉得,收集这爱好比钓鱼还让人上瘾。
苦行小和尚走了,他甚至都忘了说谢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走了,他的几个小徒弟却面面相觑的不知道做什么。
“想吃糖的跟我来……”
“你是谁?”
闷闷嚣张的身上往地上一指,得意道:
“看到这砖没有,当初是没有的,这都是我哥找人修的!”
“去了仙游别忘了我,今年的夏日我要去山里摘猕猴梨!”
一个小和尚壮着胆子道:“太小!”
“不会捡大的摘么?”
.......
一群小和尚跟着闷闷出了寺庙门。
大慈恩二层的苦心大师望着跟着闷闷离开徒孙忍不住笑了。
没有哪个孩子能经得起糖果的诱惑。
余令回来了,仙游寺的事情还得去
第82章 还是狗窝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