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陆青阳的承诺作为底气,张淑芬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正式来到了“为民饮食店”的后厨。
起初,后厨原有的老师傅和学徒们对这个空降的,以前还是纺织女工的中年妇女颇有些不以为然,甚至暗中观望,带着几分轻视。
一个颠了大半辈子勺的老师傅私下嘀咕:“找个女工来掌勺?真是胡闹!这做饭是讲究火候和经验的,不是有把子力气就行的!”
虽然之前没专业做过厨师,但张淑芬常年为家人做饭,对食材处理和火候有着朴素的直觉和理解。
而且她还有食谱在手上,按照上面的配比,做出来的饭菜就是香味十足。
她是真正热爱烹饪的人。
面对各种食材,她不是将其视为工作任务,而是带着一种创造美味的热情。
她煲的汤,不仅严格遵循食谱,更似乎注入了一种“家”的温暖感觉,汤汁格外醇厚鲜美,层次丰富,陆青阳尝了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张大姐,你这汤,绝了!比食谱上写的还好喝!”
张淑芬深知自己半路出家,底子薄,所以她格外虚心好学。
刀工不行,她就每天提前到岗,拿着边角料反复练习切丝切片;
不懂的烹饪术语,她就追着其他老厨师问个不停。
对于后厨原有的老师傅,她也保持尊重,常常“师傅长师傅短”地请教一些传统技巧。
她的勤奋和谦逊,渐渐赢得了后厨大多数人的好感。
陆青阳和沈茉暗中观察了几天,彻底放心了,甚至可以说是惊喜。
“张大姐这手艺和悟性,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这主厨的位置,看来非她莫属了。”
……
处理好了穗城新店初期的诸多事务,安排妥当了张淑芬,陆青阳和沈茉的南下之行也接近了尾声。
京城已是深秋初冬,寒意渐浓,而穗城却依旧温暖如春。
想到两地巨大的温差,陆青阳细心起来。
他利用自家纺织厂的优势,外出买了几块质地厚实、纹理细腻的羊毛呢料,一块是温婉的驼色,一块是经典的深藏青。
他凭着上一世的记忆,画了毛呢大衣草图。
略收腰身,双排扣等元素,既符合这个时代的整体风格,又隐约带有时髦感。
他找到厂里手艺最好的老师傅,将料子和草图交给他,特意嘱咐道:
“师傅,麻烦按这个样式,赶工做两件大衣,就按照这个图纸上的,我这里有量的尺码。”
老师傅拿着那几张与众不同的草图,端详了半天,眼中露出惊奇和赞赏:
“陆厂长,这款式……真精神,比外面卖的看着挺括好多,您放心,我一定用最好的手艺,尽快给您做出来!”
果然,不过两三日,两件崭新的毛呢大衣便送到了陆青阳手上。
做工精细,针脚密实,版型完全还原了他草图上的设计,甚至更好。
临行前夜,陆青阳将装着大衣的盒子递给沈茉:“打开看看,回京城路上穿,那边该冷了。”
沈茉疑惑地打开盒子,看到里面叠放得整整齐齐的两件漂亮大衣时,瞬间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她拿起那件驼色的,触手是羊毛呢料特有的温暖和顺滑感,款式更是她从未见过的利落和优雅。
“这……这是哪儿买的?真好看!”
沈茉又惊又喜,她虽然对穿着不特别讲究,但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这样漂亮又质感好的大衣,她自然是喜欢的。
“不是买的,”陆青阳笑着看她,“我画了个样子,让厂里老师傅给你做的,试试合不合身?”
沈茉小心翼翼地穿上那件驼色的大衣,站在招待所的穿衣镜前。
镜子里的女孩,身姿挺拔,大衣合体的剪裁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的腰线,西装领设计显得她更加斯文清丽
第673章 呢大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