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3章 钱庄、铸币、拐带[1/2页]

吾乃世家子 天心不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与此同时,莱州地界一支大军正有序下船,尉迟恭安坐在港口的巨石上,与一名苍髯黑面的老者对饮闲谈。
     “你这老货,身板倒是硬朗,只是这脚程未免太慢,老夫都快回到家门口了,你这厮才将将赶到,真是不合时宜,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黑厮,怎么临到老了,反而咬文嚼字起来?有甚当说不当说的?
     再说又不是老夫刻意拖慢脚程?我军中另有渠道,自是知道尔等危难已解,故而老夫何必去烂泥地里掺和?
     老牛鼻子殷鉴不远,老夫可不愿去触那小煞星的霉头,劳军嘛,啥时候劳军不行?我看在这莱州地界就刚刚好,对了,你到底要说啥?别吭吭哧哧的。”
     尉迟恭笑道:“老夫笑你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哈哈!”
     那苍髯老者正是程知节,他与崔昊二人领命打通粮道,一路上打击各种民间武装,连土匪都没放过,属实是有些不务正业。
     于是足足延误了半月有余,直到东征大军横跨外海,才姗姗来迟。
     程知节还有些窃喜,正好省了翻江倒海之虞,甚是妥帖。
     闻言程知节有些不解,遂问道:“怎么?听你这话头,似乎辽东之行还有油水可捞?”
     尉迟恭得意道:“你知道我那徒儿给老夫添置了多少棺材本吗?”
     程知节四下看看,凑趣道:“多少?尔等把三国皇室的国库私吞了?”
     尉迟恭不屑道:“那才多少钱?国库里的钱都登记造册,早就运回长安了,我等才看不上那点东西。”
     “你这老货别故弄玄虚,快说说呀。”
     尉迟恭伸出一个手指,笑呵呵的看着程知节。
     “一千贯?”
     “再大胆些。”
     “总不能是一万贯吧?”
     “老夫也不知道多少,只知道是一千斤,要不你帮老夫算算?”
     “一千斤钱吗?一贯钱约莫六斤四两……才一百多贯?这也没多少啊?”
     尉迟恭翻翻白眼,不屑的说道:“是一千斤黄金!可不是那些赤铜所能比的。”
     “嘶~~崔尧小儿这么狠?你们在辽东刮地三尺了?”
     “辽东算个屁,穷的叮当响,实话告诉你,大头是在倭国!”
     “啥?老头你扯淡吧?倭国乃是化外之地,能有这么多油水?”
     “倭国穷困不假,可金银属实不少,倭国皇室这些年也不知积攒了多少,这会让我等一锅端了,真真儿的吃了个饱!”
     “这倭国有多少黄金?”
     “据劣徒推算,至少也有四十万斤,我等取了约莫十几万,不过不着急,细水长流嘛,总要撑几个年头的。”
     程咬金眼睛都红了,只见他喘着粗气说道:“见者有份!”
     尉迟恭没搭理他,老神在在的说道:“所以说你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已经没了,一两都没有了。”
     “金子呢?”
     “拉到长安去了。”
     “都上缴国库了?”
     “想什么呢,都是弟兄们的好不容易劫掠的,凭什么上缴国库?”
     “那为甚拉去长安了?”
     “我家徒儿心疼士卒,怕他们大手大脚的败了好不容易积攒的家业,故而都收走了。”
     ???
     “全克扣了?连你的也昧了?”
     尉迟恭不答话,从怀里抽出一个布包,小心摊开,只见里面折着一张半尺见方的好纸,小心翼翼地展开。
     只见上面涂满了各种意义难明地纹样,正中端正地书写着‘足金一万六千两整。
     下方竖排一行小字,凭票兑付,遗失不补。
     右下角一行小字格外惹眼,年付利息一分二厘。
     左下角书写着永徽四年五月十八,清河崔尧署理。
     除了字面,纸张上密密麻麻地盖着各种意义难明地印章,就连边角都没放过,左右两边各有两个盖了一半的印章,也不知是何用意。
     程知节接过来看了看,疑惑道:“这是个啥?整个大军给崔小子一个人放印子钱?”
     “放的什么屁?好好的事在你嘴里狗屁不如。”
     “不是,弟兄们就这么信他?”
     “本就是尧儿做主散下来的横财,若是有心贪墨,何苦脱裤子放屁?再说存着还有利钱哩,老夫一年能多领一百九二两黄金哩。”
     “他凭什么能兑付这么多?就是有座金山也赔不起吧?”
     “你这厮什么都不懂,将本求利嘛,我家徒儿有的是产业,这些钱拿来扩大产业,招收工匠,雪球越滚越大,还能赔了?”
     “你这

第173章 钱庄、铸币、拐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