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Pioneer”在全球引发的狂热,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将这款产品迅速推上了神坛。然而,当第一批数万台设备真正落到全球各地的普通用户手中时,来自真实世界的、褒贬不一的“审判”,也随之而来。
互联网上,各大科技论坛、Usenet新闻组、以及新生的个人网站上,关于Pioneer的讨论帖呈现出爆炸性增长。与之前KOL们近乎一边倒的赞誉不同,普通用户的反馈更加多元,也更加尖锐。
潮水般的赞誉:
绝大多数用户,首先被Pioneer的革命性体验所征服:
“我的天!这玩意儿太酷了!再也不用背着一堆CD出门了!”
(来自美国某大学BBS)
“音质比我想象的好太多!完全不输我的Discman!而且操作太方便了,那个滚轮简直有毒!”
(来自德国某音频论坛)
“设计满分!铝合金的手感太棒了!拿在手里感觉自己就是最靓的仔!”
(来自日本某潮流网站评论区)
“终于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听自己喜欢的歌了!再也不用担心CD跳碟了!”
(来自英国某运动爱好者博客)
这些发自内心的赞美,印证了林轩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也让启明芯团队备受鼓舞。黄耀龙甚至将一些精彩的用户评论打印出来,贴在了办公室的墙上,作为激励。
无法回避的吐槽与“Bug报告”:
但是,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和使用场景的多样化,各种问题和抱怨也开始集中涌现,如同赞誉浪潮下的暗礁:
电池续航“缩水”疑云:
“官方宣传8小时续航?我怎么感觉听不到6个小时就没电了?尤其是我经常切换歌曲或者调节音量的时候!”
“是不是跟MP3文件的码率有关?我放高码率VBR文件好像耗电特别快?”
关于电池续航的讨论成为了最早的热点之一。虽然实验室测试数据支持8小时,但在用户实际的、非连续的、频繁操作的使用习惯下,续航表现确实会打折扣。
“挑食”的解码器:
“为什么我下载的这几首MP3放进去无法识别?”
“播放某些VBR文件时会偶尔卡顿一下,或者声音有点失真?”
“启明一号”虽然性能强大,但早期的MP3编码标准本身就不够统一,存在各种非标准的实现,加上一些用户使用了劣质的编码工具,导致了兼容性问题。
“反人类”的PC伴侣软件:
“那个Qiming
Connect软件简直是噩梦!界面丑就算了,传输速度慢得要死!而且经常卡死!”
“为什么不能直接拖拽文件?非要用这个破软件同步?”
“就没有Mac版的吗?!”
林轩虽然预见到了USB的重要性,但在Pioneer一代上,受限于成本和开发周期,仍然采用了并口(或串口)连接,加上配套软件是临时赶工出来的,用户体验自然惨不忍睹。
“娇贵”的外壳与“松垮”的滚轮:
“我的Pioneer才用了不到一周,铝合金外壳上就全是划痕了!心疼死我了!”
“那个滚轮确实好用,但感觉有点松垮垮的,会不会用久了就坏掉?”
追求极致设计的同时,耐用性成为了新的槽点。
功能缺失的抱怨:
“为什么没有
第65章 来自用户的“审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