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7章 泡沫破裂 - 危机中的“独善其身”[1/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01年的春夏之交,一场被称为“互联网泡沫破裂”(Dot
  Bubble
  Burst)的金融海啸,如同早已积蓄够能量的超级风暴,终于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了全球。
  风暴的中心,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那个曾经被无数投资者顶礼膜拜、象征着“新经济”无限荣光的指数,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从五千多点的历史高位一路狂泻,短短几个月内就跌去了超过一半,并且下跌的趋势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无数曾经被炒到天价的科技股,特别是那些没有任何盈利支撑的互联网公司股票,如同自由落体般崩盘,股价跌去80%、90%甚至直接归零的比比皆是。
  这场崩盘,迅速从虚拟的资本市场蔓延到实体经济。
  硅谷,这个曾经因为互联网狂热而变得不可一世的科技圣地,一夜之间仿佛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无数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络公司,如同沙滩上退潮后搁浅的鱼,挣扎着死去。
  “Pets”(网上卖宠物用品)、“Webvan”(生鲜电商)、“eToys”(在线玩具店)……这些曾经在超级碗上投放天价广告、估值动辄数十亿美金的明星企业,几乎在瞬间就耗尽了现金,宣布破产清算。它们的倒闭,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失败,更成为了那个荒诞时代最具讽刺意味的注脚。
  写字楼空置率飙升,豪华办公室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还没来得及搬走的昂贵办公家具和象征着昔日辉煌的公司Logo。风险投资(VC)行业更是哀鸿遍野,之前疯狂撒钱的投资人如今噤若寒蝉,投资活动几乎完全冻结。即便是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的初创公司,也因为融不到后续资金而陷入困境。
  裁员!裁员!裁员!成为了硅谷乃至全球科技行业的主旋律。思科(Cisco)、朗讯(Lucent)、北电(Nortel)这些网络设备巨头,因为企业客户大幅削减IT开支,不得不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裁员,动辄裁掉数千甚至上万名员工。就连微软、Intel、惠普这些相对稳健的科技巨头,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纷纷宣布冻结招聘、削减预算,甚至进行小规模的“结构性优化”(裁员的委婉说法)。无数曾经拿着高薪、开着跑车、被视为“天之骄子”的硅谷工程师和经理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加州房价在泡沫时期也被炒得很高),前景黯淡。
  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欧洲、亚洲的股市同样应声下跌,依赖出口和外资的经济体受到了严重冲击。全球经济似乎正在滑向一场难以避免的衰退。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再是千禧年初的乐观与亢奋,而是深深的恐慌、萧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然而,就在这全球一片哀鸿遍野、风声鹤唳的景象之中,位于香港观塘海滨道的启明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却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近乎“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这里的研发工作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启明二号”的量产准备工作正在加速推进;“龙芯一号”的订单依旧火爆,深圳工厂的生产线依然忙碌;“盘古”EDA团队在充足的计算资源支持下,继续向逻辑综合和形式验证等更深层次的领域发起冲击;而那个高度机密的“火种”移动通信预研团队,更是如同获得了“战略机遇期”一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低成本地“收割”那些因为巨头裁员而流失出来的顶尖无线通信人才……
  公司上下,虽然也能从外部新闻和市场变化中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寒意,但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直接冲击。员工们的脸上虽然少了一些张扬的兴奋,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稳的专注和对公司未来的笃定信心。
  为什么启明芯能够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中,做到近乎“独善其身”?原因其实很简单,正是林轩在近一年前那次高层会议上所做的精准预判和提前部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扎实的业务根基:
  启明芯的核心业务,无论是MP3播放器还是DV

第137章 泡沫破裂 - 危机中的“独善其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