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1章 核心唤醒,ARM与DSP共舞[2/2页]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代码潮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试工程师兴奋地转过头,对着陈家俊和林轩的方向用力挥了一下拳头!
  “好!”陈家俊一直紧握的拳头也猛地一攥!这意味着“蜂鸟一号”的“主脑”不仅成功苏醒,而且其连接身体各处的“神经网络”(内存系统)也畅通无阻,工作状态极佳!
  林轩站在不远处,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他知道,这个结果的背后,不仅仅是前端设计团队的努力,更离不开后端物理设计团队和“盘古”EDA工具的功劳。正是“盘古”PR引擎在布局布线阶段对关键时序路径的精准优化,以及对高速内存接口信号完整性的细致处理,才确保了如此优异的实测性能。自研EDA带来的优势,正在第一个核心模块的验证中就得到了体现!
  “主CPU没问题了,接下来,该唤醒我们的‘运算核心了!”林轩的目光投向了架构图中另一个关键的模块——集成的“天工二代”(Tiangong2)DSP协处理器。
  在林轩的架构设计理念中,这颗DSP并非简单的音频处理器,而是一个具备相当通用信号处理能力的、可以高效执行复杂基带算法(如信道均衡、解扩、维特比/Turbo译码等)和多媒体算法(如MP3/AMR/JPEG硬件加速)的“超级运算核心”。它的性能和功耗,直接关系到“蜂鸟”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负责DSP模块验证的,正是之前在“龙芯”AC3解码项目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工程师小高。此刻的他,脸上也写满了期待。
  “加载DSP核心测试程序……”小高在另一台专门连接DSP调试接口的工作站上开始操作。一段段针对性的测试代码被送入DSP的指令内存。
  “启动DSP内核!”
  与ARM内核的平稳启动不同,DSP内核的启动和运行往往伴随着更高的瞬时功耗和更复杂的内部状态切换。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转向了连接在DSP独立电源域上的高精度电源分析仪。
  只见分析仪屏幕上的电流曲线瞬间向上跳动,但峰值仍然被牢牢控制在一个极低的范围内,远低于设计时预留的最坏情况(Worst
  Case)功耗预算!
  “DSP内核启动正常!动态电流符合预期!”负责电源监控的工程师立刻报告。
  紧接着,DSP开始执行测试程序中设定的复杂运算任务,例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者模拟运行一段关键的Turbo码译码核心算法。
  调试控制台上,实时的运算结果开始输出,与预期的标准结果完全一致。更令人惊喜的是,运算速度极快!
  “FFT运算耗时比仿真预测快了8%!”
  “模拟Turbo译码核心循环,吞吐量达到XXX
  Mbps,超过设计指标!”
  “在执行这些复杂运算时,DSP核心功耗仅为XX毫瓦,能效比极高!”
  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据不断传来!
  “太棒了!”小高激动地喊道,“‘天工二代果然没让我们失望!这性能,这功耗,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平!”
  顾维钧和老王也凑近电源分析仪,仔细看着那条平稳而低矮的动态电流曲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林总,您当初坚持要在DSP内部也引入精细化的时钟门控和电压岛(Voltage
  Island)设计,现在看来效果太显着了!这功耗表现,简直不像一颗高性能DSP!”
  林轩点点头,心中更是笃定。他知道,“天工二代”的成功,不仅仅是DSP团队的功劳,更是“女娲”逻辑综合引擎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女娲”在进行逻辑优化和技术映射时,能够更智能地识别和利用低功耗标准单元,并针对性地优化电路结构,从而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将功耗压榨到了极致。这正是自研EDA工具带来的“降维打击”效果!
  “很好!”林轩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ARM主脑清醒,DSP核心强劲,而且两者都能在极低的功耗下高效协作!‘蜂鸟一号最核心的计算平台,已经初步验证成功!这为我们后续集成复杂的通信协议栈和运行丰富的多媒体应用,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他环视着因为接连不断的成功而士气高涨的团队成员,继续说道:“初步的胜利值得庆祝,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立刻进入下一个阶段——外设接口总动员!确保芯片能够与屏幕、键盘、SIM卡、摄像头、存储卡等所有外部设备正常‘对话!同时,”他的目光投向张建华,“基带物理层的初步测试,也要立刻跟上!我要尽快听到‘蜂鸟发出第一声来自模拟网络的‘心跳!”
  “是!林总!”陈家俊、小张、张建华等人齐声应道,立刻开始部署新的测试任务。
  核心被成功唤醒,ARM与DSP在这颗小小的硅片上开始了它们高效而和谐的共舞。启明芯“蜂鸟一号”的验证之路,再次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虽然前方的挑战依然艰巨,但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开始向这支充满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团队倾斜。

第151章 核心唤醒,ARM与DSP共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