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的汗珠顺着纤细的锁骨滑进白衬衫领口。
  她双手交握举过头顶,缓缓向后仰去,发梢垂落的弧度像一弯月牙,露出一截莹润的手腕。
  随着脊椎发出细微的“咔嗒”声,她舒展的腰线在布料下勾勒出流畅的曲线,仿佛春日里一株抽枝展叶的玉兰。
  百无禁忌,就是此刻沈婉钧的真实写照。
  在京城,这是会被人骂的。
  苏念之默默对比着沈婉钧在京城和在这里的不同,突然间,有了明悟。
  “其实,我已经做好了来吃苦的准备。但没想到,这里的条件,却比我想的好的太多了。”苏念之站在陈暮家小洋楼的顶层。
  这里就是渔民村的最高点,
  在这顶层,陈暮可是专门弄出来一个空中花园。
  平常,陈暮没事时,就喜欢坐在这,眺望着远处的海景。
  一辈子渔民,在海里是为了生存,在岸上,则是为了生活。
  “而且,你看,那栋粉色的公厕,真的好方便,而且那么的干净。这渔村,和我印象中的脏乱差,完全不沾边。比京城不少胡同都干净。”苏念之感叹,“而且,这里整个渔村,好干净,整洁。”
  沈婉钧笑笑,没有去解释,她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不过,这都过去了。
  “对了,我们都要住这里吗?”苏念之问,“这不是陈暮的家吗?”
  “怎么?害怕别人说他金屋藏娇?”沈婉钧噗呲一乐,“这里不是京城,虽然渔民村的很多村民喜欢开玩笑,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是你放心,在这里,没有人会拿陈暮村长开玩笑。”
  “为什么?”
  “因为他是陈暮村长呀!呃,在这里,最好你不要直呼陈暮的名字,村里人都叫他哥哥仔村长,无论男女老幼,而我呢,都是叫他陈暮村长。”沈婉钧提醒说。
  “为什么?”
  “因为他,才让渔民村从过去一个老破旧,生活都困难的渔村,成为现在整个鹏城,乃至全国都争相报道的先进渔村。”沈婉钧说,“你生活几天,就会明白陈暮村长在这些渔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苏念之点点头。
  “那你们什么关系?”苏念之好奇问。
  关系?
  沈婉钧想了想,脸色颇有点古怪。
  “你不用回答,我就是好奇而已。”苏念之可是才女,一眼就看出了沈婉钧那古怪神色之中隐藏的信息。
  显然,现在这情况应该是神女有情,襄王无意。
  苏念之不由的内心吐槽陈暮。
  论学历,她比沈婉钧要高一点。
  毕竟她是清华毕业。
  但是论长相,身材,沈婉钧可一点都不输她。
  而且,沈婉钧要比她高一点。
  苏念之身高已经很高了,有165公分,可沈婉钧却有168公分。
  这么千娇百媚的大美女,陈暮是一点没动心?
  不知道这位陈暮村长是怎么想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都不知道吗?
  “怎么样?觉得这儿如何?”这时,陈暮拖着一盘冰镇西瓜上来。
  “冰镇西瓜!”苏念之惊讶。
  这年头,冰镇可不容易。
  这可是1979年,冰箱,在全国来说,还是稀罕物。
  如今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有限,家电制造业尚在起步阶段。
  冰箱的生产面临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原材料供应不足等诸多问题。
  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工厂具备生产冰箱的能力,且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以当时较为知名的冰箱生产厂家为例,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年产量不过几千台甚至更少。
  从消费角度来看,冰箱的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高昂开支。
  一台冰箱的价格往往相当于普通职工数年的工资收入,即便有购买意愿,也因经济条件限制望而却步。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冰箱作为紧俏商品,需要凭票供应,即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现在比较流行的‘沙松冰箱,售价高达2000元。那根本就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
  在城市中,冰箱主要出现在一些机关单位、医院、科研机构等,用于储存药品、科研样本等特殊用途;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冰箱几乎是闻所未闻,人们依旧依靠传统的储存方式来保存食物。
  所以在如今这个年代,冰箱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但,现在已经是7月了。
  鹏城已经很热了。
  陈暮受不了那么热。
  本来想弄空调回来,但是问题在于,空调需要的电量太高,对于电线的负荷需求高。
  渔村的电线都是最细的那种。
  当初牵线时,就没考虑过空调的使用。
  所以,根本承载不了空调的使用。
  陈暮打算等路修好了,就全村进行电线整改。
  在那之前,陈暮就从港岛那边买了几台冰箱回来。
  两台自己家里用,自己房间和父母房间一样一台。
  老村长家一台,然后村里公用一台。

第112章 自由的味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