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300辆车,对于港岛的走私集团来说,不算大数字。
但是透过这个大数字,他们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尤其,港岛渔民村的发富,他们都看在了眼里。
而且,未来还有更多的港岛富商去鹏城投资。
未来,鹏城会有更多的人变得有钱。
他们会需要更多的私家车。
所以,这一次,港岛的走私集团是彻底来了一波大的。
毕竟,你不能一次性偷个几百辆车,过了一两个月,又来偷一次。
这样,很容易就被警察蹲点了。
警察蹲个一两个月的耐心,还是有的。
所以,港岛的这些走私集团,一次性盗窃了3000辆车。
一次性,3000辆车失窃,这是港岛有史以来最大的盗窃案。
这直接惊动了港岛警方。
1979年
7月
17日破晓时分,港岛警务处西九龙总区的接警室里,尖锐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宛如催命符。
当值警员的手不住颤抖,在记录第
37起报案时,钢笔尖在纸上洇出一团墨渍。
电话那头,汽车租赁公司老板近乎绝望地嘶吼刺破听筒:“我的三百辆丰田皇冠全没了!整个停车场只剩一地玻璃渣!”
消息如惊雷般迅速传开,整个警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乱。
重案组高级督察张伟诚咬着的香烟在指间微微颤动,他踩着满地碎玻璃冲进停车场。
朝阳的光芒洒在地面,将那些碎玻璃折射成无数锋利的刀刃,轮胎摩擦地面留下的焦痕交织成巨大的蛛网,原本整齐排列的三百个车位如今空空如也,像是被掏空内脏的巨兽。
张伟诚蹲下身,指尖蹭过地面新鲜的油渍,忽然想起昨夜电台新闻里鹏城蛇口工业区奠基仪式的鞭炮声,那声音仿佛还在耳畔回响,此刻却蒙上了一层诡异的色彩。
“监控显示,凌晨三点十七分,所有车辆同时启动。”
一名警员捧着录像带,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像军队一样,连转向角度都一模一样。”
张伟诚盯着屏幕上整齐消失的红色尾灯,后颈瞬间泛起一层细密的冷汗。
作为资深警探,他见过无数大案要案,但如此规模、如此井然有序的行动,显然远超普通盗窃团伙的能力范畴,背后必定隐藏着庞大且专业的犯罪网络。
一周之内,全港十八区接连上报车辆失窃案件。
当失窃车辆的数字突破三千大关时,警队高层会议室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总警司猛地将茶杯重重砸在地图上,茶水四溅,“三千辆车!足够塞满整个旺角!它们不可能凭空消失!”
他的怒吼中,既有愤怒,更透着一丝焦虑。面对这起史无前例的大案,整个警界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张伟诚的皮鞋在油麻地潮湿的污水沟旁连连打滑。他强忍着刺鼻的恶臭,掀开生锈的井盖,霉味混合着浓烈的机油味扑面而来。
三个装满车牌的编织袋浸泡在脏水中,他仔细翻找,最近的一张车牌登记日期赫然正是案发当晚。
“改装厂!”张伟诚眼睛一亮,突然抓住下属的胳膊,大声下令,“所有能改装车辆的地下作坊,立刻全面排查!”
然而,查案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警方每到一处改装厂,要么人去楼空,只留下零星的改装工具和未完成的车辆部件;要么遭遇团伙成员的激烈反抗。
在一次行动中,张伟诚带队突袭一家位于深水埗的改装厂,刚推开门,就有一名歹徒挥舞着铁棍迎面砸来。
张伟诚侧身躲过,与歹徒展开近身搏斗,过程中他的手臂被划伤,鲜血渗出,但他咬牙坚持,最终制服了歹徒。尽管抓获了一些小喽啰,但关键人物却总是提前得到风声逃脱。
就在案件陷入僵局时,一位线人冒着生命危险带来了重要情报。
根据线人提供的线索,警方锁定了元朗的一处废弃货仓。当张伟诚带领警员撞开铁门的瞬间,焊枪的蓝光刺得人睁不开眼。二十多个工人正在紧张地拆卸车辆,引擎盖上的编号还带着新车的光泽。
角落里的男人见势不妙,突然抓起汽油桶,火苗瞬间窜起。
千钧一发之际,张伟诚毫不犹豫地飞扑过去,将男人死死按倒在地。在浓烟中,男人歇斯底里地嘶吼:“车都运到鹏城了!港岛装船,蛇口上岸,那边早就有人接应!”
得知车辆流向后,张伟诚顾不上休息,立刻率领团队展开追踪。
深夜的维多利亚港,海风裹胁着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
张伟诚盯着货轮离开的方向,耳边回响着线人最后的警告:“他们用集装箱装汽车,海关查验的速度根本跟不上走私的节奏。”
突然,对讲机里传来沙沙的声音:“长官,启德机场货运部发现可疑集装箱!”
张伟诚和队员们马不停蹄地赶到启德机场。
当吊车缓缓吊起编号
HK的集装箱时,晨雾正悄然漫过鹏城河。随着柜门缓缓打开,三百辆蒙着防水布的皇冠轿车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挡风玻璃上还贴着港岛的验车标签。
第116章 无妄之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