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章 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1/2页]

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吴未的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简单的会议刚结束没有多久。
      孙铭便来到了楚云飞的身旁,接着汇报道:“团座..谢长官,记者们到了。”
      “知道了。”
      楚云飞起身,方立功紧随其后走出了值班室之中。
      “团座,这次来的分别有代表南京的中央日报社记者,也是上次见过的曼丽小姐。”
      “还有来自美国的路透社记者、苏联的塔斯社,还有法国人、日本人。”
      楚云飞眉头一挑:“日本人?日本人来我们这里干什么,谁让他们进来的?”
      孙铭急忙解释道:“是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命令,说是反战报纸。”
      “反战?”
      楚云飞冷笑了一声:“真是可笑。”
      这个时候的日本还会有反战报纸的生存空间?
      楚云飞是不信的。
      “谢长官还说了,是阎长官要求的,此次采访的主要目的要展现出我们的军威,要让这群外国人看看,我们晋绥军的风采,也是为了表明晋军抗战到底的态度。”
      楚云飞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谢长官人呢?”
      “说是下去随便看看,我让小李跟着了,他说让您先忙。”
      会客室内。
      记者们齐聚一堂。
      他们小声的互相攀谈着。
      显然对于这位晋绥军的常胜将军十分的好奇。
      自七七事变以来。
      国军主力在正面战场上一句节节败退。
      平汉路之战。
      为了打好这场战役。
      常凯申采纳了小诸葛建议,划设第六战区。
      小诸葛认为,此时在平汉路作战的,绝大多数都是西北军的旧部。
      让冯玉祥指挥的话,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然而实际上呢?
      这些所谓的西北军旧部,竟然没有一个听指挥的。
      常凯申想不通、提此建议的白建生更是傻眼了。
      山东军阀韩复榘这个死废物。
      拒绝北上增援不说,在第六集团军指挥部南撤之时。
      甚至还阻挡冯玉祥进入山东地区。
      韩复榘麾下的宪兵更是口出狂言:“这里是山东,不是你们河北,你们河北的部队回你们河北的地盘去。”
      得到韩复榘命令的士兵们有恃无恐。
      宋哲元更是称病回家养病,仅见了一面便匆匆下野。
      第一集团军代总司令冯治安则是以前线战事紧张,就是不肯来见。
      没人买战区司令长官的账。
      这仗怎么打?
      仅仅一个月,华北平原溃败数百里。
      为了争取撤退时间。
      第一集团军代司令长官冯治安下令扒开运河。
      以水代兵。
      滔滔不绝的运河水造成了整个沧州地区的泛滥成灾。
      虽然阻挡了日寇前进的铁蹄,但同样的给当地的百姓居民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创伤。
      不仅如此。
      自七七事变以来,整个华北地区就是大雨倾盆,接连不断。
      日寇的机械化部队的威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便打的六战区各部溃不成军。
      保定重镇也随后失守。
      负责策划保定地区防御的乃是刘峙指挥的第二集团军。
      此战除关麟征麾下第五十二军、孙连仲麾下第一兵团表现出色之外。
      其余各部队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拉稀拉裤兜来形容。
      不仅如此,
      关麟征此战的骚操作,更是惹得郑洞国十分不满。
      将郑洞国的第二师摆在最危险,以及最前沿的位置。
      打赢了,他邀功。
      打输了,撤退也不打个招呼。
      郑洞国这个谦谦君子,脾气不错的老好人也发起了牢骚:“我们都是黄埔军校一期同学,共事日久,彼此总该有些关照,但撤退时竟然连个招呼都不打,任凭我们去牺牲,不仅全无一点情义,也太不负责任了!”
      这,还是常凯申麾下的精锐中央军。
      这还是黄埔嫡系。
      提拔能力平庸的张耀明,边缘化能征善战的郑洞国..
      两人之间不发生龃龉才怪。
      随着保定失守、德州沦陷。
      混乱的军民部队达近百万。
      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无奈汇报常凯申:官不知兵,兵不见官,一退数百里,将民众骡马拉抢一空!
      第六战区的撤销,整个华北战场局势急转直下。
      全国军民陷入一片绝望之际。
      好消息传来。
      茹越口大捷!
      晋绥军358团在上校团长楚云飞的率领之下,连同203旅旅长梁鉴堂,毙敌三千余,数次击溃日寇进攻。
      举国振奋!
      要知道,自全面抗战打响以来。
      除了南口血战表现的可圈可点之外,所有的军队几乎没有任何值得称赞的地方。
      时红党ZY机关刊物《解放》曾发表短评: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我们并不否认南口的失守,对于整个抗战占据在增加了一个困难,也不否认察绥咽喉的放弃是增加了黄河下游各省的危险。”
      “然而,南口抗战的英勇,全国民众对南口抗战的后援与拥护的热烈气象,给了我们证明,不管多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中华民族绝不会灭亡!”
      PS:引自《解放周刊》第十五期,1937年9月
      如此评价是因为汤恩伯的南口血战打的很好吗?
      并非如此。
      刘汝明这个废物,阻拦汤恩伯前往南口布防。
      无视常凯申军令,耽误了足足一周的时间。
      直至担任军法执行部的副总监鹿钟麟出山,这狗日的才肯放行。
      不以主力进行抵抗,致使麾下部队损失惨重。
      间接导致南口失守,其需担负主要责任。
      但是其麾下的保安第二旅可没有一个孬种。
      旅长马玉田战死后,将士边撤边战,营长舒效孔战死。
      以一战血战,展示了中国人的英勇无畏和不屈服!
      山西战场同样是日寇的主攻方向。
      但是民国的最高统帅部的将领们,一度忽视了这个方向。
      晋北苦战比起淞沪会战获得关注度明显更低。
      毕竟山西地区没有租界
      茹越口大捷。
      常凯申大喜,不顾阎老西的阻拦。
      隶属于二战区的汤恩伯军团麾下的精锐第十三军调往淞沪方向。
  &nbs

第68章 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