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市场的共享经济领域站稳脚跟后,陈宇并未满足于现状。他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察觉到一些新兴经济体对智能电子产品和共享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海外拓展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陈宇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东南亚地区。他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消费习惯、政策法规以及竞争对手情况。团队成员们穿梭于各个城市,与当地的经销商、消费者交流,收集一手信息。调研结果显示,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年轻消费群体对智能电子产品的需求旺盛,但当地的电子产品市场被国际大品牌垄断,且共享服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教育成本较高。
尽管困难重重,陈宇还是决定迎难而上。他组建了专门的海外业务团队,成员包括熟悉国际贸易的专家、精通当地语言和文化的人才。为了打开东南亚市场,陈宇决定从智能穿戴设备入手。他对产品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消费者偏好,调整了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功能配置。例如,在高温潮湿的地区,增加设备的防水、散热性能;针对当地年轻人对社交功能的重视,强化了智能手环的社交互动功能。
在产品推广方面,陈宇采取了本土化策略。他与当地知名的明星、网红合作,邀请他们代言产品,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在当地举办多场新品发布会和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的优势。为了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陈宇还推出了分期付款和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
然而,在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陈宇遭遇了诸多挫折。当地的贸易保护政策使得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提高,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削弱了市场竞争力。此外,一些国际竞争对手也对陈宇的品牌进行恶意诋毁,散布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面对
第162章 拓展海外市场与本土坚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