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故纸堆寻踪:水文地理的线索[1/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锁定了“颍水沉银”这个大胆的调查方向后,我深知自己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信息匮乏。
  要从一条奔流数千年的河流中,找到几年前沉没的宝藏,无异于大海捞针。而那根“针”,或许就藏在县衙那故纸堆积如山、鲜有人问津的图籍库里。
  图籍库位于县衙后院的偏僻角落,是一间低矮而潮湿的屋子,终年弥漫着一股纸张霉变和陈年墨迹混合的气味。
  管理图籍库的是一位姓黄的老吏,据说在这里待了快三十年,性子孤僻,除了对这些卷宗宝贝似的呵护,对其他事都漠不关心。
  我找了个由头——声称仓曹需要核对沿河几处官田近年来的面积变化,以调整赋税基准——这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也正好落在我这个负责核算的书佐职责范围内。
  黄老吏眯缝着昏花的老眼,打量了我半天,似乎在判断我话里的真伪。
  最终,他大概是觉得我这年轻人不像是有什么歪心思,又或许是难得有人对这些“老古董”感兴趣,才慢吞吞地从一堆杂物后面挪开身子,打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东西都在里面,自己找吧。别弄乱了,也别带走。”他言简意赅地交代了一句,便又坐回他那张吱呀作响的藤椅上,闭目养神去了。
  我向他道了谢,怀着一丝期待和忐忑,走进了这间充满了历史尘埃的库房。光线昏暗,空气滞涩。一排排木架上,堆满了捆扎好的竹简和零散的帛书、纸卷,大多蒙着厚厚的灰尘,有的甚至已经朽坏散佚。
  我小心翼翼地穿行其间,目光在那些模糊的标签上搜寻着——“舆图”、“水利”、“田亩”、“灾异录”……我需要的是关于颍水本身的信息,特别是三四年前“沉银案”发生时段的记录。
  找了将近一个时辰,我才在角落的一个积满灰尘的木箱里,翻找出几卷与“水利”、“舆图”相关的竹简和纸卷。
  打开一看,不禁有些失望。记录大多残缺不全,绘制的舆图更是简陋得可怜,只有寥寥几笔勾勒出河流的大致走向和几个重要的地名。
  关于水文的记录,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在某些“灾异录”中,会顺带提一句“某年夏,大水,颍水泛滥,毁田无数”之类。
  尽管如此,我还是像挖掘宝藏一样,仔细地将每一片竹简、每一寸纸张都细细看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相关的字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卷标注着“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水灾纪略”的残破纸卷上,我找到了一段相对详细的描述:
  “……

第12章 故纸堆寻踪:水文地理的线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