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我沉浸于符号频率和序列分析,蔡琰姑娘则在古文字的迷宫中苦苦求索之际,破译工作似乎陷入了一个僵局。
  无论是冰冷的数字规律,还是古老的文字源流,都未能给我们提供一把直接打开密文之锁的钥匙。
  小屋内的气氛,不免有些沉闷。就在这时,一直凝视着一枚火焰状令牌的蔡琰,忽然轻轻“啊”了一声,仿佛想到了什么。
  我立刻抬起头,看向她。只见她秀眉微蹙,眼神中却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打着某种节拍。
  “陆书佐,”她抬起头,目光带着一丝不确定,却又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方才看着这些符号,忽然觉得……它们不仅仅是静态的笔画,更像是在……跳动?”
  “跳动?”我有些不解。
  “嗯,”她点了点头,指着令牌上的几个连续符号,“你看这几个,这个舒展悠扬,像一个长音;这个短促有力,像一个顿挫;这个回旋婉转,像一个装饰音……它们组合在一起,像不像……一段乐谱?”
  乐谱?!这个想法太过新奇,甚至有些天马行空,让我一时没反应过来。用符号记录音乐,自然是有的,但用一套复杂的、看起来像文字的符号系统来加密信息,还和音律扯上关系?这……可能吗?
  但我立刻想到了蔡琰的家学渊源。她自幼随父学习音律,琴艺高绝,对声音的敏感和理解远超常人。
  她的直觉,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姑娘的意思是……”我尝试着理解她的思路,“这些密文符号,可能代表的不是字义,而是……音高?或者节奏?”
  “或许两者皆有。”蔡琰的眼神越来越亮,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古人常以律吕纪事、纪数,甚至用于占卜和仪式。比如《礼记·月令》中,十二律吕就与时令、方位、五行相配。某些失传的雅乐或秘传乐章,据说会使用非常独特的记谱法。会不会……这个组织,就借鉴了某种古老的、与音律相关的加密方式?”
  她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猜想:“比如,最基础的,用不同的符号代表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或者更复杂些,加入变宫、变徵,构成七声?甚至……可能还包含了休止、强弱、快慢等节奏信息?”
  这个猜想,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劈开了我固有的思维定势!如果真是这样,那之前的频率分析、序列分析就有了全新的解释方向!
  我立刻兴奋起来:“若是如此,那就有迹可循了!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些符号,按照某种规则赋予音阶数值!
  比如,宫=1,商=2,角=3,徵=5,羽=6(按五声音阶)?
  或者直接按照它们出现的频率,频率最高的对应最常用的音(比如宫、徵),频率最低的对应不常用的音或变音?”
  我迅速找来干净的竹片,将之前统计的符号频率数据重新排列。
  蔡琰则凭借她对古乐理的精通,开始分析那些符号的形态特征。
  “你看这个符号,”

第22章 音律联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