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7章 蔡琰的心绪:去留的挣扎[1/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送走了曹操的使者毛玠,我心中那份前往徐州的决心,已然不可动摇。
  洛阳废墟,以及这片依旧暗流涌动的是非之地,绝非我们的久留之所。
  我必须尽快将这个决定,以及我的考量,告知蔡琰姑娘。我知道,这个决定对她来说,或许比对我更加艰难。
  我找到她时,她正坐在地窖那昏暗的油灯下,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细毫笔,修补着一卷受损的古《诗经》帛书。她的侧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而专注,仿佛外界的纷扰与她无关。
  但当我走近时,还是能从她微蹙的眉头和眼底那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色中,感受到她内心的重负。
  “文姬,”我轻声唤道,坐到她的身边。自从经历了黄河岸边的生死考验后,我们之间的称呼,在不经意间,已经变得更加亲近。
  她抬起头,看到是我,脸上露出一丝温柔的笑意:“陆郎,你来了。”随即,她似乎察觉到我神色中的凝重,笑容又淡了下去,轻声问道,“可是……又有何变故?”
  我点了点头,将刚才毛玠奉曹操之命前来招揽,以及我最终婉拒之事,简略地告诉了她。
  然后,我将我的决定和盘托出:“文姬,洛阳已成死地,不可久留。献帝车驾被曹操迎往许都,几成定局。但我思虑再三,曹营虽势大,却非我等最佳去处。我意……前往徐州,投奔玄德公。”
  听到我的话,蔡琰握着毛笔的手,微微一颤。她沉默了片刻,长长的睫毛低垂着,掩盖住了眼底复杂的情绪。
  我知道,这个决定对她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离开这片她熟悉(虽然已残破)的土地,再次踏上未卜的迁徙之路。
  从洛阳到长安,再从长安到洛阳废墟,她已经经历了太多的颠沛流离,身心俱疲。再次远行,对她本就孱弱的身体,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其次,是关于她的父亲,蔡邕先生。
  虽然在之前的混乱中,我们一直没有得到蔡邕先生的确切消息(他可能被裹挟西去,可能在途中失散,甚至可能……已经遭遇不幸),但洛阳毕竟是离家乡河东最近的地方。留在这里,或者前往同样位于中原的许都,或许还有更多机会打探到父亲的下落。而一旦前往遥远的徐州,那线索可能就真的断了。这份对父亲安危的牵挂,是她心中最沉重的枷锁。
  最后,是关于她自己的未来。
  徐州,对她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刘备虽然有仁义之名,但毕竟是“织席贩履”出身,与她这样的世家才女,在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上,必然存在巨大的差异。
  她

第137章 蔡琰的心绪:去留的挣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