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和部分士人的支持,有利于稳定局势。
刘备实力相对较弱(相比于曹操、袁术),更容易被他们这些本土势力所影响和“掌控”。
刘备有对抗曹操的意愿和一定的能力(至少有关张之勇),可以作为抵御北方威胁的屏障。
扶持刘备上位,也能彰显他们“为徐州百姓计”的“公心”,进一步提升陈氏在徐州的威望和影响力。
因此,玄镜台的情报显示,陈珪、陈登父子,已经与糜竺等人达成了某种默契,共同倾向于推举刘备接掌徐州。
据说,陈登还亲自前往小沛,向刘备表达了“徐州士民翘首以盼,望使君(刘备)主持大局”的意愿(当然,这其中有多少真心,多少是政治姿态,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他们的支持,绝非毫无保留。
我敏锐地从一些细节中,察觉到了他们对刘备这位“外来者”同样存在的提防和制衡之心。
他们在推举刘备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安插陈氏子弟或亲信,担任州郡中的重要职位,试图将徐州的实际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于刘备身边那些同样是“外来者”的谋士或将领(比如我,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人),他们必然会抱有审视甚至排斥的态度。他们更希望刘备能倚重他们这些“本地贤达”。
陈登此人,才略过人,心气也高。他或许会将刘备视为一个可以暂时合作的“盟主”,但未必会真正将其视为值得效忠一生的“明主”。
一旦未来出现更符合他利益的选择(比如曹操?),他是否会毫不犹豫地改换门庭?这都是未知之数。
总而言之,陈氏父子对刘备的态度,是一种基于现实利益考量的、有条件的、选择性的支持。他们是刘备入主徐州的关键推手,但也可能成为未来制约刘备发展、甚至导致徐州内部生变的潜在因素。
而对于我这个即将进入徐州政治舞台的“新人”来说,如何处理与陈氏父子的关系,将是一个极其重要且棘手的课题。
我需要争取他们的认可(至少是表面的接受),以便在徐州顺利开展工作。
但我又必须保持警惕,不能完全被他们所左右,更要提防他们可能的算计和排挤。与本土士族的博弈,将是我在徐州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的心中更有底了。我知道,在拜见刘备时,除了展现自身的才华,还需要巧妙地处理与陈登、糜竺等人的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或者至少,避免过早地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徐州的棋局,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但这,也更激起了我的斗志。
第143章 本土士族:陈氏父子的态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