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我徐州,地处中原东南,北连青兖,西接豫州,南邻江淮,乃是水陆要冲,四通八达之地。此乃地利。然亦正因如此,徐州乃四战之地,强敌环伺,北有曹操,南有袁术(虽然他现在可能还顾不上),东有大海阻隔,西面亦无险可守。此乃地势之危。”
“陶恭祖(陶谦)在时,虽以宽厚得民心,然其不擅军事,政令亦多有不明,导致境内豪强并起,吏治不修。曹操屠城之后,更是元气大伤,人口锐减,百废待兴。此乃徐州之困。”
我的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将徐州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摆在了台面上。
刘备听得极其认真,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是在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提出了我的核心建议,这可以算是“隆中对”的一个早期、且更侧重于当前阶段的雏形:“故昭以为,玄德公欲在此乱世成就大业,当务之急,并非急于扩张,亦非与强敌争锋,而在于‘固本培元,以待天时!”
“内,则当修仁政以安民心。
轻徭薄赋,招徕流亡,恢复生产;大力推行屯田,广积粮草,以为立足之本;整顿吏治,唯才是用(我特意强调了‘唯才是用,也是在为自己争取空间),提升治理效能;同时,联合本地士族(如陈氏、糜氏),争取他们的支持,稳定内部。”
“外,则当审时度势,灵活结援。
北方袁强曹弱之时(虽然我认为曹终将胜,但短期内袁绍仍是巨大威胁),或可暂依袁绍,以为屏障,共同对抗曹操;同时,亦可遣使联络江东孙策,结为犄角之势,互为声援。待天下有变,曹袁相争疲惫,或一方败亡,则可相机而动,或北上图青兖,或西进窥中原,方能有所作为!”
这番话,虽然没有直接点出“三分天下”的最终格局,但已经为刘备指明了一条立足徐州、积蓄力量、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最终图谋天下的可行性道路!
我说完,整个内堂陷入了一片寂静。
刘备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极其明亮的光芒!
他似乎被我这番清晰的战略规划所深深震撼!
糜竺也是一脸激动,抚掌赞叹。
就连一直沉默的关羽,也缓缓睁开了丹凤眼,目光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认可?
唯有张飞,依旧是一副似懂非懂、但又觉得好像很厉害的表情。
我知道,我的这番“隆中对雏形”,已经成功地打动了这位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常常苦于没有明确方向的仁义之主!
第146章 隆中对的雏形?分析天下大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