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我那番以详实数据和犀利言辞进行的反驳,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每一个反对者的心头。
他们虽然脸色难看,眼神中充满了不甘和怨恨,但面对我摆出的严峻现实和逻辑链条,一时之间,却也难以再找出更有力的反驳之词。
陈珪老先生更是气得胡须颤抖,却也只能闭口不言,显然是被我那句“另有私心”刺到了痛处,又无法公开辩驳。
气氛,一时间僵持住了。
刘备主公坐在主位上,目光在我和那些面色各异的本土士族代表之间来回扫视,眉头紧锁,显然内心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挣扎和权衡。
他既看到了屯田带来的巨大希望,也感受到了来自本土势力的巨大阻力。
贸然推行,确实可能引发内部动荡。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一个温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是糜竺,糜子仲!
这位徐州首富,从争论开始时便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听着,观察着。
直到此刻,他才缓缓站起身,先是对着刘备恭敬地一揖,然后转向众人,脸上依旧带着他那标志性的温和笑容,但眼神却异常坚定:“诸位大人之忧虑,竺亦能理解。徐州新定,百废待兴,行事确应谨慎。然陆别驾所言,句句属实,字字锥心!徐州之困,已非‘休养生息所能解决,实乃到了不破不立、非行雷霆手段不可挽回之境地!”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作为糜家的掌舵人,他的分量,在徐州无人敢小觑。
他没有像我那样直接驳斥反对者的论点,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从经济和长远利益的角度,来论证屯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竺世代经商,略懂一些算计之道。以商贾之眼光观之,土地与人口,乃是天下间最宝贵的财富,亦是一切发展之根本!
如今徐州空有沃土千里,却任其荒芜;坐拥百万流民(虽然数字可能夸大,但足以说明问题),却令其啼饥号寒。此乃最大的浪费!最大的不智!”
“陆别驾之屯田策,看似投入巨大,风险颇高。然诸位试想,一旦屯田成功,粮食自足,则粮价必稳,商业方能流通;流民得安,则人心归附,劳力充裕,百业方能复兴
第160章 糜竺的支持:关键的盟友力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