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8章 财政困境:屯田虽兴,府库仍虚[1/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安二年的夏末秋初,徐州大地终于迎来了屯田政策推行后的第一个像样的收获季节。
  站在下邳城外的田埂上,望着那一片片虽然算不上金黄遍野(毕竟开垦时间尚短,技术推广也需过程),但至少已经抽穗结实、带来勃勃生机的稻田和麦田,我的心中,总算能感受到一丝久违的欣慰。
  过去这一年多,实在太不容易了!
  在刘备主公的鼎力支持和糜竺公的倾力资助下,在我和石秀以及无数屯田官吏、军民的日夜操劳下,顶着来自本土豪强的重重阻力和各种明枪暗箭,徐州的屯田大计,总算是磕磕绊绊地步入了正轨。
  军屯那边,虽然士兵们的怨言和偷懒现象依旧存在,但至少基本的口粮已经能够部分自给,大大减轻了州府的财政压力。
  民屯那边,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数十万流离失所的百姓被有效安置下来,开垦出了大片的荒地。看着他们脸上重新绽放出的、对生活的希望和感激的笑容,我知道,我们走的路,是对的!
  然而,这初步的成就,却远远不足以让我高枕无忧。
  当丰收的喜悦渐渐平息,当我回到别驾衙署,面对着那些由度支部门(现在由我直接监管,并引入了新式记账法)汇总上来的、最新的财政收支账目时,一股沉重的、近乎冰冷的现实,再次将我拉回了困境之中。
  府库,依旧空虚得可怜!
  我亲自前往掌管钱粮的府库进行了查验。粮仓里,新收上来的屯田租(主要是实物)虽然堆积了不少,但大多还带着潮气,需要进一步晾晒和处理。
  而且,这些粮食,要优先满足军队的日常消耗、官吏的俸禄(也多以实物支付)、以及储备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应对可能的灾荒或战争)。
  真正能作为财政盈余的部分,少之又少。
  而钱库那边,更是惨不忍睹。
  里面堆放的,大多还是那些价值不一、流通困难的劣质小钱,以及少量从查抄董卓党羽或地方豪强那里得来的金银(但早已被各项开支消耗得差不多了)。
  整个徐州的货币体系,依旧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
  收入增长缓慢,而开支却如同无底洞般,与日俱增!
  军队开支是最大的头:
  刘备主公志在匡扶汉室,自然不会满足于偏安一隅。扩充军队,招募新兵,打造兵器,修缮铠甲,战马的购买和草料……哪一项不需要钱粮?特别是为了应对北方曹操日益增长的威胁,加强军备更是刻不容缓!关羽、张飞二位将军,几乎每日都会来向我(或者

第168章 财政困境:屯田虽兴,府库仍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