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盐引试点:与糜氏的深度捆绑[1/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盐铁专营的两大支柱——盐业和铁业——的整顿与官营化,都在克服重重阻力后,艰难地步入了正轨。
东海盐场的初步掌控和官营铁坊的炉火重燃,为徐州的财政和军备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改善。
然而,在盐业的销售环节,我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
官府虽然掌控了盐的生产和主要销售渠道(通过设立官盐铺),但徐州地域广阔,水陆交通虽便利却也复杂,仅仅依靠官府自身的力量,很难将官盐完全、高效地覆盖到每一个偏远的郡县乡村。
而且,长途贩运需要大量的车船、人力和经验,这并非官府所长,强行运作不仅效率低下,更容易滋生新的贪腐环节。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进一步巩固与糜竺这位关键盟友的关系,并将他的商业力量,更深层次地融入到我们的改革事业之中。
于是,一个借鉴了后世(虽然我不能明说)、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制度创新——“盐引”制度,便应运而生了。
这个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在坚持官府垄断生产和批发的前提下,有条件地、有限度地允许部分实力雄厚、信誉可靠的大商人,参与到官盐的长途贩运和区域分销环节中来。
我再次来到糜竺的府邸,与他密议此事。
“糜公,”我开门见山地说道,“如今东海盐场已初步掌控,官盐产量日增。然徐州幅员辽阔,将官盐及时、足量地运抵各郡县乡野,非官府之力所能及。若转运不畅,则百姓依旧缺盐,私盐贩子仍有可趁之机,专营之策亦难竟全功。”
糜竺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陆别驾是想……借助我糜家的商队和渠道,来协助转运和销售官盐?”
“正是此意!”我点了点头,“但并非简单的雇佣或委托。昭有一策,或可实现官商共赢,不知糜公意下如何?”
我随即将我构思的“盐引”制度,向他详细阐述:
官府印制“盐引”:
由徐州盐铁司统一印制一种特殊的凭证,称为“盐引”。每张盐引对应着一定数量(比如一百斤或一千斤)的官盐,并明确标注了允许贩运的区域范围(比如指定某个郡或某几个县)和有效期限。
商人凭引购盐:
只有持有官府发放盐引的商人,才有资格到指定的官府盐仓,以略低于市场零售价的批发价(但仍需保证官府有足够利润)购买相应数量的官盐。
缴纳重税获取盐引:
商人想要获得盐引,必须向官府缴纳一笔不菲的税金(或者说“特许经营费”)。盐引的发放数量和区域将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初期只面向少数几家实力最强、信誉最好的商行进行试点。
限定区域与价格:
持有盐引的商人,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以官府规定的最高限价进行销售,不得跨区域贩运,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盐价。盐铁司将派员进行监督稽查。
打击私盐,维护秩序:
第178章 盐引试点:与糜氏的深度捆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