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5章 求贤若渴:陆昭的揽才方略与实践[2/2页]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猫啃月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之苦。
  “其二,‘招贤馆需有专人负责。”我继续说道,“接待来投之士,初步核验其身份,登记其所长。而后,设立考核之制,针对不同才能,或策问,或实操,或面试,务求对其能力有初步评级。如此,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其三,凡真心来投且通过初步考核者,无论名气大小,皆提供基本的安家费用与月俸,解决其后顾之忧。”我看向糜竺先生,“子仲先生,此事或需州库支持,然昭以为,此乃千金买马骨之举,看似耗费,实则一本万利。有安身立命之所,方能安心效力。”
  糜竺先生沉吟道:“子明(陆昭的字)所言极是。钱粮虽紧,但若能招来真才实学之士,这点投入是值得的。竺必全力支持,妥善调配。”他作为徐州富商,深谙投资之道,此刻也看出了这项“人才投资”的巨大潜力。
  孙乾先生抚须道:“子明此策,系统周详,甚好!尤其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直指当今用人唯亲、重名轻实之弊。若能切实推行,必能吸引天下寒门俊杰归心。只是…
  设立‘招贤馆,人员选派,考核标准,皆需细细斟酌,方能确保公正有效。”
  “公佑先生所虑极是。”我点头道,“招贤馆的官员,必须选用公正廉明、知人善任之士。考核标准亦需集思广益,力求客观。此事,昭愿亲自主抓,务求将此机制落到实处。”
  刘备此时已经看完了草案,他将竹简轻轻放下,目光灼灼地看着我,语气中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激动:“子明!子明此策,深合我心!备自起兵以来,常恨身边谋臣武将不足。今日得子明此系统之法,如拨云见日!备…
  备完全赞同!此事,便由子明全权负责,所需人、财、物,徐州上下,无不全力支持!”
  得到刘备如此明确而坚定的支持,我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我知道,有了主公这面旗帜,推行这项改革就有了最坚实的后盾。
  “谢主公信任!”我躬身行礼,“昭必不负主公所托。”
  我又看向糜竺和孙乾:“亦需子仲先生、公佑先生鼎力相助。”
  “子明放心,分内之事。”两人齐声应道。
  初步的讨论非常顺利,核心团队达成了共识。接下来,便是具体的执行。
  我当即与孙乾先生商议起草《求贤令》的措辞,力求既要展现主公的仁德与诚意,又要清晰传达“唯才是举”的核心思想。同时,我也开始物色“招贤馆”的合适人选。除了公正之外,此人还需有相当的眼光和耐心,能从形形色色的投效者中,初步筛选出值得进一步考察的对象。
  糜竺先生则开始核算初期所需的经费,包括招贤馆的修缮布置、人员俸禄、以及预备给来投贤才的安家费和临时津贴。
  衙署之内,灯火通明,一股无形的动力正在悄然运转。我知道,这套机制的推行,必然会触动徐州本土那些根深蒂固的士族豪强的利益,尤其是陈氏父子。他们习惯了通过门第、声望和人脉来控制官员的选拔和任命,我的“唯才是举”无疑是在挖他们的墙角。
  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明里暗里的阻挠和非议。但我心意已决。徐州要强盛,主公要成就大业,就必须打破这种僵化的利益格局,让新鲜的血液能够流淌进来。这不仅是为了招揽人才,更是为了重塑徐州的政治生态。
  我拿起笔,开始亲自修订《求贤令》的初稿。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我对未来的期盼。这不仅仅是一纸告示,这是向天下所有怀才不遇者发出的邀请函,是徐州张开的怀抱,是点燃在乱世暗夜中的一束……希望之光。
  “筑巢引凤”,巢穴已在规划,只待凤凰来仪。

第245章 求贤若渴:陆昭的揽才方略与实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