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当崔岘思索着,该如何出人头地的时候。
  “吃饭了!”
  大伯母林氏在庖厨里喊道。
  于是,一家人放下手中的活儿,去堂屋陈旧的餐桌前坐下,眼巴巴等候着。
  饭菜很简单。
  粗粮菜窝头,清汤寡水的面汤。
  一大盆没甚油水的炒荠菜,和一大盆凉拌马兰头。
  而在这些菜的最中间,放着一大块熏腊肉。
  肉质肥美,色泽浓郁,看起来和周围寒酸的菜色格格不入。
  崔岘知道,这块肉,是家里的‘老演员。
  果然。
  祖母老崔氏扫了一眼那块腊肉,眼睛里浮现出追忆:“你们祖父、曾祖父还活着的时候,家里顿顿鸡鸭鱼肉,好不风光奢侈。”
  大伯崔伯山闻言立刻接话:“娘说的对,儿子和弟弟一定努力金榜题名,让娘以后日日都能好吃好喝、穿金戴银。”
  大伯母林氏说道:“有娘操持家里,咱们细水长流,日子过得舒坦。就算不吃这块腊肉,也是村子里人人都羡慕的呢。”
  崔岘爹说道:“儿子小时候跟着我祖父、我爹吃多了肉,现在只想吃点清淡的。”
  崔岘娘说道:“儿媳如今孕吐的厉害,瞧见这肉就难受。”
  崔璇咽了咽口水,说道:“我……我一点都不馋!”
  最后。
  由崔家三代长孙,小崔钰板着脸做收尾总结:“这块腊肉,是祖母对我们的期盼与鞭策。请祖母把腊肉收起来,留着以后日日鞭策孙儿上进,以复昔日家族门楣荣光。”
  崔岘面无表情:“……”
  但凡你们把嘴角的哈喇子擦一擦,我都能信了你们说的鬼话。
  呵,一大家子装货!
  “好,不愧是我崔氏儿女!有志气!”
  听完一家人的话,崔老太太非常欣慰,吩咐林氏:“老大媳妇,把腊肉收起来吧。”
  “哎!”
  林氏应声,把腊肉熟练端回庖厨。
  一大家子这才迫不及待开始吃早食。
  崔岘吃的很痛苦。
  菜窝头难以下咽,有些卡嗓子。
  面汤跟水似的。
  炒荠菜热了好几遍,味道很怪。
  倒是那凉拌马兰头,清清脆脆的还算爽口。
  但身处封建古代农家,能有口饭果腹已是幸事,哪有资格挑剔?
  既来之,则安之吧。
  饭后。
  崔老太太擦了擦嘴,说道:“从明日起往后半月,家里每日晡食加三枚鸡蛋,老大老二各食一枚,余下一枚全家共食。”
  晡食便是晚饭的意思。
  崔家日子清贫,平时不见荤腥,连鸡蛋也很少吃。
  家里鸡下的蛋,都拿去换钱了。
  可听闻崔老太太这番‘改善伙食的话,一家人非但没高兴,气氛反而紧绷起来。
  崔岘心中了然。
  再过半月,就是大梁王朝三年两次的院试。
  大伯、父亲是童生,已经考过县试、府试,下一步便是参加院试考秀才。
  那加食的鸡蛋,是崔老太太给即将参加科考的两个儿子滋补身体的。
  但——
  掐指一算,这已经是崔伯山、崔仲渊兄弟二人,即将要参加的第七次院试了。
  前面六次院试皆落榜,九年光阴如流水般蹉跎而过。
  崔家也曾富贵过,为何仅小二十年光景,便家道中落,清贫至此?
  还不是因为要同时供养着两个读书人呐!
  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可考了这么多年,浪费了这么多钱财,却始终考不中。
  到现在家里日子越过越差,真的还要继续考下去吗?
  两位儿媳妇脸带愁容。
  崔仲渊眼神黯淡。
  然而面对日日将‘桂榜高中、光复门楣挂在嘴边的崔老太太,谁都不敢开口提‘不考了。
  

第2章 科举兴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