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章 利益[1/2页]

兰陵风流 君朝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山风飒飒。
  风从悬崖边吹过来,石桌上的茶盏已经完全凉了,沈清猗坐在石墩上,也觉身下有些发凉。她起身走到悬崖上的亭栏边,看着脚下深不见底的谷壑。
  萧琮走到她身边,和她并肩而立。
  两人都没有说话,看着山崖对面,静静的立着。
  良久,萧琮侧头看了她一眼,伸手按在她扶在木栏上的手背上,感觉手下一片冰凉。他合手握住她,柔和声音道:“山风太凉了,咱们回房吧。”
  沈清猗转身,顺势抽回了手,清淡的声音道:“走吧。”
  夫妻二人离了悬空亭,往道舍走去。
  远远侍立的萧承忠和端砚、白苏二侍立即跟上,一路无话的回了精舍。
  萧琮吩咐侍书磨墨铺纸。
  侍书很快磨好墨,萧琮扫了一眼,屋内侍婢都退了出去。
  萧琮提笔在纸上写道:“有疑。”
  他将纸倒转给坐在条案对面的沈清猗看。
  萧琮说的有疑是指太清掌教让沈清猗去三清宫的动机。
  太清掌教的说辞中或许有三分真——沈清猗在医道上天赋卓绝是真的,否则当年道玄子不会在她那么小的时候就收她为记名弟子,也不会在已经有盛名的十几位记名弟子中选择她为唯一的传道弟子,但即使太清掌教看中了她的天赋,也绝不是主要因素,道门传承一千多年,在丹道上出*的弟子何其多,沈清猗就算天赋卓绝,与丹鼎殿浸*丹道多年的弟子相比又如何?这只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这真是道玄子遗书中的留言,而不是太清掌教的托辞,那就更奇怪了——既然看重清猗,为何早年不收入道门中,偏要在逝后相托?
  如果这不是道玄子的意思,那太清掌教以此为借口,背后的真实目的就更让人猜疑了。
  
  沈清猗垂眸,眼*晦深难明,良久,提笔在那张字纸后写下一字:“丹。”
  萧琮惊诧的抬眼看她,这意思是……
  他提笔在“丹”字前面落下一字:“疑?”
  疑丹?——三清宫怀疑孙先生传了你丹道?
  他将纸倒转过去,眼睛看着她。
  沈清猗微微颔首。
  萧琮吸了口气,若是如此,那就说得通了。
  但三清宫有这怀疑也说不通啊,道玄子若真有丹道方面的遗言留下,那也应该是留在那个墨门机关锁的匣子里,怎么会传给清猗?
  他皱了下眉毛,拿过纸写道:“医书?”
  医书有丹道的内容?
  沈清猗看了他一眼,脸*清冷,眼中掠过一分讥诮,没有提笔回复。
  萧琮写出这两字就觉得汗颜,以道玄子的心智,在不能确定遗物是否能到沈清猗手上,怎么会将涉及丹道的内容写在有可能被别人看到的医书中?——他写下那两字就是存了怀疑,怀疑妻子以前得过道玄子指点丹道,萧琮一念及此,便觉羞愧。
  他迟疑了片刻,提笔道:“抱歉。”将纸倒转过去,眼神歉然的看着妻子。
  沈清猗眼眸敛了敛,神*清冷的点了点头,接受了他的道歉。
  萧琮松了口气。
   医书中不可能有丹道的内容,以三清宫掌教的智慧,也不会怀疑医书有问题,那就是怀疑道玄子以前教过清猗丹道?但是,从常理来讲,道玄子不可能将道门的丹道传给当时只是记名弟子的沈清猗。道门的怀疑又从何而来呢?这是三清宫三位掌教的怀疑,还是太清宫这位掌教的怀疑?如果真是生了怀疑,那是不是说明道玄子与道门三位掌教——或者与太清掌教之间有龃龉,所以在丹道上有所隐瞒,而他们或他认为这个秘密在清猗身上?
  萧琮皱着眉,不管是三位掌教还是一位掌教的意思,清猗若进入三清宫,恐怕都会受制于人,即使顾忌清猗是他们萧氏的宗媳,但道门的其他手段谁说得清呢?
  他心里沉沉的,只觉沈清猗这一去危险极大。
  他眼*晦深,诸般思绪浮浮沉沉,最终都归于幽暗。抬眸看着沈清猗,清雅的眉间有着坚毅之*,提笔缓缓写道:“道门势虽大,萧氏却也不惧。孙先生之事,道门终是欠萧氏一个人情,其他的,不要也就不要了。”他沉着眸,写下最后一句:“你是我的妻子。”纵然利益再大,他也不能用自己的妻子去*换利益,这是他的底线。
  他将字纸缓缓推过去,唇边带着清淡的笑。
  沈清猗久久凝视,神*动容。
  一个人的真实品*,往往是在生死之地或巨大的诱惑面前体现出来。萧琮所表现出来的,是身为丈夫的担当。作为萧氏的世子,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够做到的极致,尽到了丈夫维护妻子的责任。
  沈清猗深深看了他一眼,提笔写道:“父亲会同意?”
  萧琮回她道:“我会说服他。”
  沈清猗忖着眉沉思良久,落笔道:“有即是有,没有即是没有。若对方存疑,拒绝恐怕更有疑心,由道门将这疑心作大就是个隐患。倒不如坦坦然然的去了,明明白白的给人看清楚,释疑了,也就没后患了。”
  她将已经写满的字纸递给萧琮,又另抽一张写道:“况且,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或者是另外的原因,比如疫症陷入难关?孙师留下的三卷医书中专有一卷,是写疫症瘟疾。这三卷医书,必是要拿去三清宫,由他们抄一份。”
  书在哪里就可以抄,重要的是人。萧琮领会到她的意思,三清宫想要的,是她这个人。
  沈清猗写道:“丹道与医道两者目的不同,既殊途也不同归,两者虽然都从药理起,但差异还是很大的,精于丹道的未必精于医道,何况疫疠之疾与丹道相去又远,用丹药或许可以遏制、延缓病情

第八十章 利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