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二五章 人间之力[2/2页]

兰陵风流 君朝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挂,妙龄女子弹吹丝竹,吸引过往食客。歌伎业如此发达,以至于出现一种酥.胸.围的特别服务。长安冬天很冷,酒徒醉后感到全身发冷,为防止呕吐,便需加温,办法是让陪/酒女们围坐一团,用体温刺激酒徒抵抗酒精中毒的能量。按照1:20的比例,当时的歌伎数目可能在十万以上,竞争尤其激烈。
  五、满唐都有龟兹乐
  唐玄宗时代的唐帝国,全民沉浸于龟兹乐的旋律中。
  此时的龟兹,人口有八万之多,全民皆商,国力强盛。7世纪中叶,唐王朝为了便于对西域的统治,将原设在西州(今吐鲁番)的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下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指军事重镇),龟兹成为西域的政治中心。中西文化的碰撞造就了龟兹乐的辉煌。
  龟兹善于吸收各方乐*,组成了配置齐全的乐队,乐*有——
  弦鸣乐*:弓形箜篌、竖箜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等。
  气鸣乐*:排箫、筚篥、横笛等。
  打击乐*:大鼓、腰鼓、细腰鼓、羯鼓、铃、铜钹等。
  龟兹乐以热烈激昂著称,所谓“铿锵镗镗,洪心骇耳”。龟兹乐中打击乐*占主要地位,《唐书》记载:“鼓舞曲,多用龟兹乐”。生发于龟兹本地的乐*——筚篥是龟兹乐中的主奏乐*。源于西亚的曲项琵琶和竖箜篌,经龟兹艺人的改良和传播,在中原风行一时,目前仍为中国的传统乐*。
  龟兹乐的传入,促进了中原乐*的改革。今内地民间使用的许多乐*,如管子、古称筚篥、琵琶、腰鼓、横笛等都和龟兹乐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旋转和腾跃是龟兹舞蹈艺术的表演特*,著名的“胡旋舞”、“胡腾舞”都是龟兹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通典》记载龟兹舞蹈开始缓慢舒展,后开始转急,“情发于中,不能自止”。
  龟兹舞蹈还多用道具,如花绳、顶碗、布帛等。
  日本“遣唐使”归国时带回的中国乐舞,其中不少就是龟兹乐。日本的“雅乐”里,有许多是与龟兹有关的乐曲,龟兹乐中的筚篥、五弦琵琶等成为日本传统乐*。至今日本还保存着唐代制作的五弦琵琶等。
  龟兹乐舞对朝鲜也有重大的影响,朝鲜半岛流传的“长鼓”就是随龟兹乐舞传入的,古代朝鲜使用一种“桃皮筚篥”乃是龟兹筚篥的变种。
  古代越南、缅甸等国,亦有龟兹乐舞的影响。《新唐书·骠国今缅甸传》记载该国宫廷乐部中有四部,第一部即“龟兹部”,其乐*配置,与唐宫廷“龟兹部”完全一致。
  六、唐朝的艳舞啊啊
  知道吗,大名鼎鼎的《霓裳羽衣曲》其实是艳舞。
  唐朝时改变自印度音乐,原曲名《婆罗门》,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此曲编排的舞蹈。
  在一本明人笔记里,记载了脱衣版的霓裳羽衣舞,就是酒宴时令歌伎裸舞。
  而唐朝时候确实是有裸舞或者半裸舞。
  当时舞姬穿的一般以薄纱羽衣为主,不论跳健舞还是软舞,纱衣滑落这种事儿太常见了。
  唐朝的*.观念其实比一般印象中还要开放。
  
  特别是贵族女子和歌女可以穿袒胸露*的低胸装晒事业线哟。
  表现在平时,就是舞姬们跳胡舞时,经常变成甩布丁(就是甩裸胸啦)。有壁画和出土的*物,展现了这艳舞的一幕幕。
  顺便提一句,大诗人白居易有个*包弟弟叫白行简,这家伙曾经写过一首特别牛*的东西,叫《天地阴阳*欢大乐赋》,非常长,光流传下来的就有三千六百多字。意思就是,后面还有很大的篇幅散佚了。初步推测至少四千字。在行文简约的古代,白行简同学用四千多字写了一首啪啪啪之歌,神人。
  七、唐朝的保龄球——木射
  这种游戏脱胎于射箭。
  以木球为箭矢,以木桩为箭靶。将球着地滚出,呼为射球。
  是的,这是唐代的保龄球。
  规则和现在的保龄球几乎没什么不一样,只是在算分上不同。
  现代保龄球是九根木桩子*着打好几次,木射只有十五根木桩。
  这十五根木桩都是尖笋状的,上窄下宽,十红五黑。
  十根红*的分别叫:“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五根黑*的分别叫:“慢、傲、佞、贪、滥。”
  这十五根木桩摆放成一排。
  游戏时,玩家们各持木球一颗。分别将球着地滚出,击打对面的木桩。
  要尽量击中红*的美德,不要击中恶德。
  游戏最后谁击中的美德比较多,谁就赢了。击中恶德最多者自然判负。
  根据玩家多少和心情,可以协商玩几*。
  相当寓教于乐对吧。
  八、唐朝最时尚的球类运动
  那肯定是马球啊。
  马球,又名波罗球。
   打马球,也称击球、击鞠、打球。
  在马上持鞠杖(曲棍)击球,往来驰逐。从事此项运动不仅要练球技,还要习马术。
  唐朝的成年皇帝几乎个个喜欢击球,而且有一半以上对此达到痴迷的程度,唐敬宗李湛就是被球友杀死的。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李贤的墓室壁上画了打马球图,20余人驰马,或逐击或助战,生动*真。
  宫廷所用马球是用质轻韧*好的木料制成的,空心或实以柔物,球大若拳,外涂红漆,彩绘花纹。球杖为木质,长数尺,杖头一端呈月牙形,亦绘有彩*花纹,类似今之冰球棍。
  球场一般占地较大,而且要平坦,以便策马驰骋和球的滚动。一些王公贵族家中为击球专门筑有球场,讲究的还要洒油使之更加光滑。
  杨巨源《观打球有作》:“亲扫球场如砥平,龙骧骤马晓光晴。入门百拜瞻雄势,动地三军唱好声。玉勒回时沾赤汗,花騣分处拂红缨。*令四海氛烟静,杖底纤尘不敢生。”除了写到球场,还提到观众大声叫好。
  杜牧《郡斋独酌(黄州作)》:“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球场。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
  唐中宗李显的景龙年间,吐蕃使臣来迎金城公主入藏,于梨园亭御赐观打球,崔湜、沈佺期、武平一都有《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诗》。
  张籍《寒食内宴二首》之一:“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寒食节的时候后宫女子打马球。
  王建《宫词》:“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打球时奏龟兹乐曲,唐人曲中有《打球乐》。内人连连喝彩,气氛异常热烈。“背身球”类似反手抽击,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动作。
  毕竟打马球是一项剧烈运动,对于娇弱女子不宜——于是创造出以驴代马的“驴鞠”。
  九、唐朝的曲棍球——步打球
  这种运动出现在唐代,就是把打马球搬到地上进行,对抗*和激烈*都不如马球。
  打球时,用一围布障围着,里面的球员步打奔跑,外面牵布障的人跟着跑,哈哈特别好玩。
  十、呆萌的行酒令——七戴装翅令
  这个酒令的玩法非常简单,令官双手捧帽子,随便递给谁。
  该人马上站起,双手假装接帽子,此时左右两边的人要立刻起来给帽子装翅膀。
  左边人举左手,右边人举右手,做帽子的翅膀,然后开始呼扇。
  谁失误了就罚谁,譬如反应慢了,伸错手了,或者翅膀呼扇晚了……
  一群呆萌的古人。
  ——说明:以上是摘录自各篇文章后综合整理,感谢各个原作者们。
  11.1正文更新时会替换此资料章。

第二二五章 人间之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