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九六章 你就是那个人[2/2页]

兰陵风流 君朝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一定好好保护自己,不让任何人占我便宜。”沈清猗噗声被她逗笑,泪意却也涌上来——不敢眨眼,只微笑的、定定的凝目:清冽的、淡淡波光的眼眸中,映出萧琰的影子。
  萧琰澄澈的眼眸中也映着她,深深的看她一眼,要将她刻在自己眼中,紧紧抱了她一下,离去。
  她没有箭射离去,而是提着衣箱,踩着石子路不疾不徐的走出了桃李林,直到远离沈清猗的视线,才陡然箭射下山去。
  沈清猗目送她的背影,一直消失在林子的尽头,她凝立不动,高空传来鹤唳,她立在元合庭的院阶上,仰首望着振翅飞回湿泽地的鹤群,垂在裙侧的左手攥住了压天水碧裙袂的翡翠镂雕双鸿佩,心中钝痛:万里人西去,三秋雁南飞。不知何岁月,得盼卿回归?——三秋未至,雁未南迁,可人却万里西去了。
  她的心,也随她而去。
  只是恨不得,人也随她而去。
  此时沈清猗就极恨自己没有武道天赋了。
  口上不说担忧的话,可如何不担心呢?
  阿琰……
  阿琰!
  萧琰出了神农域,激荡的心仍然没有平伏,来时是情怀激荡,去时是离愁冲荡,如瀑布冲激崖石,又似下山时盘旋的山道,回肠结气,只恨不得长啸一声,尽吐胸中郁怅,又恨不得与人狠狠打一场,让身上的伤痛抵去心中的钝痛。
  她和清猗总是,总是聚少离多。
  此去,可知何时再归?
  萧琰心里深深愧疚,离愁与思念阏郁于心,让她蹙眉郁结。抬手摘下墨镜,直目秋阳,让光线*入眼中,照亮她萦郁而苍青的心房。
  直到清凉山下,萧琰深深吸一口气,平息自己涌荡又壅塞的心绪。
  
  花行知在清凉山无量观接她,但没有带她去长安,而是回了蜀中剑阁。
  花行知将她带入塔楼,遵循剑阁祖师爷的取名风格,塔楼就叫“剑塔”,塔高七层,每一层都辟有数个档子室,每间档子室里都是卷帙浩繁,有神识刻的玉简,有不腐不蛀的金丝楠木简和香樟简,也有保存千年不会腐蠹的药潢纸书籍卷册,都是剑阁历代修缉积累下来的资料载录。
  萧琰这日上午就是看这些浩瀚如海的简册。
  有空海隐修会的资料,巫祭庭的资料,伊布利大陆“反叛法师”奥术师的资料,最多的当然是神圣教廷和天园的资料,重量级人物都载录在这些简、书中。
  花行知摇着郁金香折扇,风神洒落,说的话也很洒落,一点都没有师叔爱护师侄的责任深重。
  “你很有可能遇上其中一位,两位,或好几位。”
  萧琰很镇定的应声“是”。
  不是她不悚然惊,而是两天前太清掌教已经笑眯眯的说过这样句,她骨冒寒气也已经冒过了,寒毛卓竖也竖过了,最直接的效果是,萧琰看见这些卷帙浩繁没有半分的不耐烦和疏阔敷衍。
  这些载录的内容有些是与道门重合的,有些则不是,想当然耳:道门和剑阁对大西洲云端的了解必有重合处,也必有各自渠道得来的秘闻,对人、事的评判也必有偏重和详略。萧琰两相对比,知悉得就更全面。也幸得宗师神识记忆浩瀚,才能让她在短时间内就阅读完并记下这些浩大繁多的资料。
  萧琰下午就去了剑湖岛,继续在“无念”石前感悟母亲留下的刀意,和她自己领悟、创新的刀意加以印证,沉淀,对刀意的理解又进一层。
  萧琰不眠不休的在剑湖岛上待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又一日一夜。
  直到第三日清晨,花行知飘洒上岛,带她回转长安。
  今日是七月十四,不是逢五、十的当朝日,李毓祯一早就在东暖阁处政,萧琰回到宜秋宫不久,就被李毓祯遣侍叫过去了。
  萧琰穿着白袜进入暖阁,李毓祯只用眼角斜了她一下,抬手指了下漆屏旁边的大立钟,“现在是巳时一刻,你只有一个时辰。午时一刻,下来。”便吩咐御档监的内侍带领萧琰去御档房,完成她这一个时辰的任务。
  东暖阁名为阁,就是紫宸殿中殿东侧的阁楼,上下三层,上面两层就是御档房,每层十几个阁子间都是分类档房,专门存放重要的、新近的,以及皇帝随时需要查阅的奏章奏报和文书表册等。
  萧琰被内侍领到二层的一间朝南的小阁子里,这是向阳的阅读房,螭龙雕纹的描金玄漆大案上已经密密叠叠堆满了各*封皮的奏章卷帙——一共三张,临南窗一溜摆着。旁边还有一张小几,是给萧琰看卷帙用的。
  萧琰嘴角抽了抽,总觉得自己的识海要被卷帙填平。
  她首先将白封皮的奏报卷帙都移到小几上。
  只看封皮就知道,这是靖安司编纂的《国情汇总》,按国按年度编纂,每年都要修缉更新,她怀中抱的这些就是欧罗顿帝国和大食帝国的国情汇总,因地理位置被政事堂和枢密阁习惯称为“西白皮”。
  靖安司是太宗皇帝建立的,搜集各国情报从军事发展到种类繁多,囊括了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两部“西白皮”经过两百多年的修缉更新,都是大部头了,按类分部次卷帙,其下又有纲目,每类都是十几册,累叠起来逾三尺高。
   繁多但也详备,萧琰阅完后对这两个帝国的整体和分类情况都综览于心了,而且是系统储存于识海中。除了两大西白皮外,还有小西白皮:有她要去的克里特王国的国情汇总,有南西洲各独立王国的国情江总。还有被神圣教廷和欧罗顿帝国称为“反叛军”的红衫军的详细资料,还有她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公会和秘社的资料,萧琰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之前在三清宫和剑阁,她看的是大西洲的“云端”。
  这会李毓祯让她看的,是大西洲的“人间”。
  论人间情报,当然没有比大唐皇宫汇集更详备的。
  萧琰看得相当仔细,即使是看来很琐碎的资料也没有忽视,这些都是为她去大西洲打底,了解得越多越详细,以后应对才能从容。
  就是清猗说的,她要肩负起“调一”之任。
  这个重任,先天宗师不能出面,须得由一位实力强大的*真境大圆满宗师出头,而且身份、背景都得足够有分量,能够同时代表大唐帝国和“三宗一院”,才能在大西洲的“云端”和“人间”错综复杂的势力中进行“调一”:建立起西洲天启同盟。
  这个重任的确很重。
  ……
  萧琰出了御档房,入到东暖阁,大钟的时分指针刚刚指到午时一刻。
  她一脸凝重的表情。
  李毓祯却是一身轻松,批了一个上午的奏章还神清气爽,见萧琰的表情更是心胸大畅,眉舒眼展,称心遂意的样子让萧琰侧目。李毓祯朱毫一挥,笑吟吟的写了副联对给她。
  萧琰凑近前一看——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噗”的一笑,问她:“横批若何?”
  李毓祯提笔,肃穆大楷:“两肋*刀。”
  萧琰绝倒。
  合着她是:左肋*一刀,右肋*一刀。
  义和责,两把尖刀。
  萧琰摸摸肋骨,笑哂,“还好是两肋*刀,不是摧心剖肝。”
  李毓祯眉毛一挑,“摧心剖肝的难道不是沈至元?!瞧瞧我,多慈悲,只让你两肋*刀。”

第三九六章 你就是那个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