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午餐结束已经下午三点,几人坐在客厅沙发上闲聊。
  刘国盛突然想到个问题:“桂辰,我记得你对戚继光很有研究吧,鸳鸯阵你知道吗?”
  “知道啊,为此我还查了很多古籍、请教很多专家,姐夫你说这个是?”
  没有回答,刘国盛对朱元璋说道:“重八兄弟,有个事我得嘱咐你一下,海禁政策绝不可取,你应该知道海贸有多大利润吧。”
  朱元璋点点头,不过对此有些不置可否:“咱知道海贸赚钱,不过......”
  
  “是担心张士诚余党和海寇?”有些事也是无奈,自唐宋以来华夏海贸已发展壮大,但元朝时期朝廷根本不管地方治理,江浙地方就出现一群以海贸为生的群体。
  元末张士诚也是大海商,在当地屡有善政治,受地方百姓爱戴,朱元璋的某些*作与这些海商集团结仇。
  不过这对朱元璋来说算不了什么,对海商集团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但海贸主导权到底归谁才是最大争端。
  早已习惯私利自肥的海上集团很反感受朝廷管辖,更不愿向朝廷*税。
  好嘛!不想让我赚钱,那大家都别赚,而且此事因日本南北朝对立,许多活不下去的浪人在东南沿海干着海盗的勾当,正好一把给禁了。
  “唉!你在洪武十四年更是规定‘片板不得下海,你是太祖,这也导致未来任何皇帝想要开海,文官们都会拿着祖训说事!”
  “嗯?海禁不好吗?这样不就免于倭寇侵扰?而且皇帝想开海,臣子们还能拦着住?”
  刘国盛苦笑,有时候朱元璋太想当然:“海禁不仅防止不住倭寇,因为海禁政策,明朝缺乏海上军事力量。”‘嗯,永乐这种手握钢刀的皇帝当然不在此列。
   “而且倭寇之中,日本浪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都是走私海商养的爪牙。”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那后面皇帝就没不想着去解决吗?”
  微微摇头,刘国盛也很无奈:“他们想,但无能为力!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后面皇帝遭遇中能够发现明显脉络。自永乐之后,皇帝想要活得长,就别碰军权、商税和海洋。”
  啪!“混账、该死!”朱元璋不知道子孙收到何种遭遇,但什么叫想要活得长,永乐什么的现在都顾不上去想。
  “还有一个更怪异的现象,只要对文官好什么都别管的皇帝,都会在史书中留下盛世、中兴等赞誉,而想要抓住皇权的皇帝不仅会莫名其妙早亡,而且那名声简直臭大街。
  现代眼光来看,皇权其实就是军权、人事权和财权,而勋贵、外戚、宗室、太监就是皇权的延伸。
  整个大明灭亡就是文官逐一将这四股势力打掉的过程。”
  太监?这个词让朱元璋本能的反感,太监是什么玩意他太知道了,为何听刘国盛这话太监又起来了?
  不过眼下也没太关心这个问题,很急迫的想知道就凭那些腐儒怎么做到的。

第35章 朱元璋有些傻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