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7章 念念不忘[1/2页]

全真小道童开局 喂狗的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刘宏此刻,还不知道这句话,不过却是深有同感。

 人,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这不可能!

 皇帝也是人,犯点错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大臣们教自己做事,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着痕迹地瞥了张让等人一眼。

 如若不是这些个家伙,没一个顶用的。

 他刘宏,堂堂大汉天子,怎么可能给这些家伙让步。

 ……

 阳球死定了,大家也可以开开心心的,装模作样的,听刘宏说出他们早已知道的事情。

 太平道造反了,波及八州,数十个郡。

 大汉天下十三州,一次性乱起八州。

 显然刘宏的信息渠道,要比他们单个家族,得到的信息要全面。

 也是让这些人小小地吃了一惊,而后便是有点心虚……

 当下的情况,倒是和丘志清所熟知的情况,大有不同。

 大家都有紧急时刻,快速传递信息的渠道,因此反应也要快得多。

 而今,皇帝和大臣的供需关系变了,他们自然是要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

 首先提出的,自然便是解除党禁,这是前提。

 刘宏无奈,眼看鸿都门学初显成果,自己的人才来源便要出现,而今自己被太平道打了个措手不及,刘宏表示,他还想抢救一下。

 刘宏示意张让说话,这些在召集大臣议事之时,便有想到。

 只是时间比较紧迫,他没来得及和张让等人商议。

 此刻见这些家伙,一上来就要求解除党禁。

 在他预料之中,却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解除了党禁,那他之前,为了建立鸿都门学,花掉的大笔资金,即便不会直接相当于打水漂,也是收效甚微。

 解除了党禁,鸿都门学中的士子,那自然是绝大部分跟世家混。

 谁还和你刘宏混?这是刘宏不允许的。

 刘宏的示意,张让自然看到了,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而且这个时候,就连他们也觉得,应该开放党禁了,毕竟,他们算是最不希望大汉倒台的人,那些世家还可以转投其他老板。

 他们这些宦官,那就只能依靠刘宏。

 要是大汉没了,刘宏没了。

 别看他们平日里在这洛阳城中,还算是个人物。

 可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死得最惨的,绝对还是他们。

 他们不想大汉完蛋,不是他们杞人忧天,是太平道这次,弄出来的动静实在太大,真真是把他们一个个地吓得不轻。

 其中还有郡县长官和太平道联合的。

 这其中说明什么,不言而喻。

 在上朝之时,他们便和刘宏商议过。

 太平道能够如此轻易,在大汉八州数十郡,同时发动,且占领如此多郡县城池,这些家伙,定然是出了不少力。

 这是他们的猜测,可他们却很是确信。

 每当这种事情发生之时,有人会想着如何避免。

 这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家族,却想的是如何渔利。

 如若有这个必要,他们不介意推波助澜一把,用以提醒刘宏,你要是再不让我等投入大汉朝廷之怀抱。

 那就休要怪我等,另谋高就了!

 刘宏不是看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一时间,对地位的转换,有些不太适应。

 这个口子一但放开,便是想堵都堵不住了。

 正当刘宏还在犹豫之时,张让给他传音的一句话,让他瞬间破防……

 “陛下,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而今天下大乱,如若陛下依然不肯接纳彼辈,说不得,彼辈便投了乱贼而去,

 彼时,恐社稷堪忧啊……”

 刘宏听闻,长叹一口气,不禁想起自己老祖宗刘秀。

 这可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陛下松口,场中气氛顿时欢快了很多,不过这份快乐,不属于高居首位的刘宏,他只是默默地看着,下方热闹的场面。

 在解除党禁的前提下,会议进程很快。

 大家都默契的没有提,太平道余孽之事。

 毕竟不能洛阳之中有太平道信徒,只能说在场的诸位,包括坐在上面的那位。

 绝大部分,真要认真追究起来,多多少少都和太平道脱不了干系。

 很快,应对方案,便相继被提出,并且通过。

 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解除党锢,允许各地自发组织乡勇民团抗敌,在司隶校尉之外,分设八个校尉,屯驻洛阳八关。

 用以拱卫京师,以防不测等等……

 只不过在最后军费支出,编组部队之时,出了点问题。

 之前说过,洛阳的禁军,并不算多,可都是按照低级军官培养的。

 也就是说,关键时刻,拉出去一百人,他能给你弄出几万人不成问题。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徐荣带领的二十人,便能接管大半的雁门郡兵,只要你有钱,能按时发出赏赐和抚恤。

 在大汉,不愁招不到兵。

 因为大汉全民皆兵,打的都是总体战,典型的帝国作风。

 这就是为什么在演义中,会有这种感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话便是由此而来,当兵的,田间到处都是。

 带兵的,却只有世家豪门能培养出来。

 或者靠着经年累月的厮杀,混出一点经验,当个小军官……

 这年头,普通书籍都难得,看关羽被郑岩送了一卷《春秋》之后,那副感激涕零的样子,便可略窥一二,更别说兵书……

 现在问题,便出在钱之上。

 桓帝留给刘宏的,就是一个能跑耗子的国库和私库。

 按理来说,汉承秦制,少府便是刘宏的私库。

 奈何,少府连征收池泽之税的能力都没了,哪来的钱给刘宏?

 以前只要是矿产,盐池,铁,都是少府的,现在都是世家豪强的产业,他们也就收不上来,至于地方官员的上供……

 大汉连年天灾,哪还有地方官员上供?

 要说上供最勤快的,当属丘志清上任后的雁门郡了。

 国库的收入就别提了,都说了大汉连年天灾,那微薄的税收,还要用来维护朝廷提出开支。

 且那些买官的,谁会关心收税上计的问题?

 而今,大汉就只能靠刘宏的,你是皇帝,你自个看着办!

 刘宏这些年,倒是在捞私房钱之余,没少接济国库。

 可

第287章 念念不忘[1/2页]